查看完整版本: [-- 突破一点示范全村 新区组织互助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7年05月 -> 突破一点示范全村 新区组织互助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7-05-30 00:00

突破一点示范全村 新区组织互助经验

第2版()
专栏:

  突破一点示范全村
 新区组织互助经验
  晋城
五门村(新区),今年开始进行生产工作时,干部提出人人得互助的口号,勉强组织起来。如五门、南畔、山西底三个自然村便组成了三十五个组,共一百六十二人。但群众思想中的问题没有解决,组织是个形式,除了在突击犁地时变了几个工外,根本就没有动起来,连干部也没有参加互助组。
群众有些什么思想问题呢?大概可分为下列几种:第一种:下地不如担挑赚钱;第二种:参加互助不自由不公道;第三种:人怕有钱猪怕肥,饿不死就行;第四种:将来虽然不斗争了,但是要看情况负担。村干部本身不参加互助,他们的理由说是因为工作多,实际上也是存在着这些思想阻碍。这些思想产生的根源来自两方面:一是因为不了解生产政策,对于组织起来顶机器,没有亲身体会,而对于组织起来生产致富还是惑疑;一是在土地改革中某些“平”的影响,使他们不敢放手生产。因此,他们对生产采取消极的态度,只顾眼前不受饿,担挑在外也可躲避支差。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在五门所有的互助组中,有两三个组坚持下去了,搞得很不错,这当中领导上抓紧对他们帮助,因而工作推进了一步,对全村说来起了示范作用。如五门王闹孩五个人的互助组,因为他们过去都是劳动最好的,有三户又是新翻身的基本群众,生产情绪很高,加上记工换工很认真(虽然还没有像采用工票制那样科学方便,一般的做到公平合理),领导上就表扬他们的积极性与办法好;南畔来生组三人变工(他们避免说互助,认为变工可以自由,互助不自由),原来一人早晨只能送三次粪,三人做一早晨却送四次;种谷时,三人拉耧,一天种十八亩,三天把自己的谷都种完了。领导上又宣传互助省工的情形,同时指明这样就是互助,给群众解下怕互助的包袱。
同时,领导上又根据当时工作需要与群众情绪,提出了个“三不误”的口号,保证参战不误生产,空隙进行担挑运输。经过群众讨论,确定把全村全半劳力妇女、儿童一齐动员起来,具体分工,参加生产,整理差务,精确计算优抗人工,这样大大的发挥了组织的力量。
如山西的研究支差问题,确定办法:清理三月以前的支差账,多挣少补;参战出长差的一月清理,在家的除还工给出差人家里种地外,每人先拿出一部分米,给出差的人作路费,使参战的人不感困难,高兴出去。回来以后要向村里汇报,好的表扬,不好的受批评。
南畔妇女儿童组织的好,王兰英全组五十二亩麦,四天锄了四十三亩;儿童陡发组,六天也锄了三十多亩。这样,便把男全劳力腾出担炭运输,大家也干得很有劲头。正如小补旦说的:“以前我和爷爷一起去地,锄一锄看一看,熬煎的锄不完;跟陡发们一起去地,没多大一会就锄完了。”
在这个运动中,群众逐渐克服了思想问题,互助情形已较有起色。现在干部不但参加互助,而且领导着大家干;群众不仅全劳力参加互助,连老太婆们也参加互助了。现在全行政村都要向他们学习。(亮之、鸿基,章青)
 临清
八区东庄共有一百三十余户,一千七百亩土地,大小牛驴十八头。下雨后,群众看着村里仅有几犋牲口种不过来,很发愁。翻身农民李章,在“搞好一组、推动全村”的认识下,首先结合五家无牲口户拉犁三天,将十五亩茬地犁好耩上,接着又犁高粱地。五十八岁的老头李瑞兰和十七岁的小孩李方,膀子拉肿了,李瑞兰不愿干了,李章耐心的说明,“人养活地,地养活人,咱种不上小苗指望什么呢?”以后犁地便换成镬子犁,拉着轻。同时实行具体分工,耩地时壮年拉耧,老弱拉砘子。耙地时小孩压耙。李方五十多岁的母亲,不光参加拉犁,还每天喊五更,叫大家早起。吃饭时商量好先种棉花、高粱,然后再犁谷子地。经过李章组的示范,又有两家贫农参加他的组,十天时间,李章领导着三个整劳力,六个半劳力,耕白地三十四亩,播种庄稼五十多亩,抢种期间还轮流给军属做了活。目前组里都欢天喜地看着小苗和棉花一天天长出来,并深刻体验到“有牛靠牛、无牛就得靠人”,“人多力量大,组织起来能发家”的道理。(冀南分社)


查看完整版本: [-- 突破一点示范全村 新区组织互助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