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编史修志不要刮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2月 -> 编史修志不要刮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87-02-28 00:00

编史修志不要刮风

第1版(要闻)
专栏:

  编史修志不要刮风
  本报评论员
近来,编史修志在某些地方盛行,很有成风之势。据有的地方反映,不仅县写县志,村写村史,学校写校史,工厂写厂史,甚至党政机关里也写什么“部志”、“处史”。此风一起,于是设机构,抽人员,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影响工作,实在应该刹一刹。
编史修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做好编史修志工作,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党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还是新地方志的编纂,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这对于弄清历史,激励今人,教育后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正如其他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样,编史修志也要考虑到需要和可能。比如,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修地方志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各地也不可能同时起步。有的地方不具备条件,可以暂时不修。一拥而上,全面开花,一个地方编一部史,修一部志,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党政机关的部、处、室,都是做具体工作的部门,人员经常流动,有的地方竟也要抽出专人编史修志,实在是多此一举。甚于以编史修志为名,邀请所有曾在一地工作过的老同志回来“指导”,又报路费,又请吃喝,有悖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不应提倡。
征集整理党史(包括军史)资料也好,编纂地方志也好,都是十分严肃的工作,要有对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科学的严谨态度,做艰苦的调查研究,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史志。如果急于求成,不愿做艰苦的工作,而是今天一个座谈会,明天一个“研讨”会,象某些地方或部门那样,把功夫全部放在名流贤者的即兴“回忆”与“赐教”上,这样编出来的史,修出来的志,不仅是靠不住的,而且还会给少数人借回忆之名、行为自己树碑立传之实,给修志工作留下隐患。
总之,修志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摆在恰当的位置,切不可刮风,更不能以编史修志为名大搞不正之风,浪费国家资财。


查看完整版本: [-- 编史修志不要刮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