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瑞典男队表现为何不尽如人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3月 -> 瑞典男队表现为何不尽如人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汪大昭 1987-03-01 00:00

瑞典男队表现为何不尽如人意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瑞典男队表现为何不尽如人意
瑞典男队这些年一直被世界乒坛公认为最有希望冲击中国乒乓长城的队伍。从第37届世乒赛以来,他们连续三次取得向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中国队的挑战权,尽管打不赢,但是信心不减。滕斯特罗姆执教瑞典队后,为了实现其前任贝尔纳未尽的愿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瑞典队在新德里大赛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70年代初期,瑞典队由本格森、约翰森等优秀选手打出名气,先后在第31届、第32届世乒赛上取得了男子单打和男子团体冠军。那时候,瑞典人以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为乒乓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创出一条新路。
为了适应本届比赛使用的多尼克牌球台,瑞典队专门赴产地联邦德国训练,这无异于把实力向人家交了底。结果联邦德国队在团体第二阶段中差一点把瑞典队拉下马。
在技术上,瑞典队现在的几名主力都有转向力量型打法的趋势,尤以佩尔森最为明显。尽管他们站位比其他欧洲选手近一些,但比亚洲选手和本格森等老一代瑞典名将,速度明显不够了。这样瑞典队与欧洲一般球队相比,只是技术的熟练和精度高于他人,而风格和特点不够突出,容易被对手适应。如在单项比赛中,连毫无名气的丹麦选手也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林德这一对双打名将。
从团体赛到单项比赛,瑞典选手的精神状态和体力一直不佳。阿佩伊伦一病不起提前回国;瓦尔德内尔也显得十分疲劳;林德本来是易于兴奋的,但又有爱急躁的毛病,没有很好地挑起主力的重担。
瑞典队在本届世乒赛上暴露出的问题告诉我们,一支队伍在攀登世界高峰的征途中,视野应该更开阔些,既要瞻前,也要顾后,不可因一时成绩不错而忽略自己的弱点,以致对困难和众多的劲敌估计不足,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本报记者 汪大昭
(本报新德里2月28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瑞典男队表现为何不尽如人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