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这就是柔石——看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3月 -> 这就是柔石——看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晓生 1987-03-30 00:00

这就是柔石——看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这就是柔石
——看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
张晓生
1933年2月7日,当柔石等五位“左联”作家罹难两周年之际,鲁迅写下他一生中最悲愤的怀人之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沉痛而又预言似地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对于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者,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浙江电视台新近录制的六集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就深切地表达了这种情愫。
要再现柔石这个人,既不难又难。说不难是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还在,他的部分日记还在,他当年的有些朋友和战友还在,已故者(如冯雪峰、丁玲)也留下了纪念文字。说难则是由于:以前描写上海革命作家斗争生涯的作品,往往流于某种模式,以致许多观众认为不过总是亭子间里的那一套;柔石又是一个气质很特别的人,敢不敢如实表现,也是个问题。值得高兴的是,编剧黄越与导演陈曼倩颇具开掘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他们几乎是用诗一般的情思,编导出这部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相当水平的电视连续剧。
该剧描写的是1928年5月以后的柔石。柔石此后又生存了两年零九个月,便结束了他29岁的一生。但正是这最后的两年零九个月,使柔石有幸结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完成了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该剧不是用说教而是用形象,不是用图解而是用历史本来的足迹,生动地展现了这一转变。柔石从家乡宁海刚逃出来的时候,还不知革命为何物,而只是怀着一颗漂泊者破碎的心,茫然地踏向风波更加险恶的上海。鲁迅初见柔石,曾认为柔石既有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似的“台州式的硬气”,又“颇有点迂”。前者自然是对黑暗现实的愤激,后者则显出他的不暗世事。柔石这个人的确太善良了,尽管他的早期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他总相信人们是好的。鲁迅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后来,当他理想的头一再碰钉子,并亲身受到某些“灰色的东西”(如剧中的袁中义之流)的伤害,他才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可见他仍然希望人们是好的。鲁迅说柔石是那时自己在上海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除了因为柔石正直、勤奋、有才华,与他“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的高尚品德,大概不无关系。当然,革命者也难免有小我的烦恼和痛苦。在剧中可以看到,由于生活的颠簸和事业的挫折,柔石曾多愁善感,甚至有些消沉。然而在鲁迅的教诲和冯铿等人的鼓励下,柔石终于告别过去,从个人的天地中走出来,不再只用文学来倾泻一己的痛苦、孤独和愤懑,而是致力于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向旧社会作更有力的抗争。柔石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左联”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被敌人抓捕后坚贞不屈,身中十弹,惨死在国民党上海龙华监狱。他那匆忙而又坚实的脚步,雄辩地证明了革命是在怎样以其伟力铸造着一个人的灵魂。
我没有见过柔石本人,但我确信这就是柔石。当我望着屏幕上的柔石那聪睿却透着孩子气的眼睛,望着柔石大热天还穿着长衫,望着柔石因怕鲁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而扶住鲁迅仓皇失措地走在街上,望着柔石伏案疾笔,常揩汗,在咯血……我的心震悚了!再想挑剔也不得不说:司徒钟宝扮演的柔石,气质真是好极了!
这部电视连续剧还有无缺憾?当然有。但囿于篇幅,我在这里不想去说。我只想再说一点:这样一部成功地为先烈立传以启迪后人的电视连续剧,放在上午播出未免可惜,中央电视台可否在晚上的黄金时间重播一遍呢?(附图片)
《柔石与鲁迅》剧照:柔石(左一)等五烈士英勇就义


查看完整版本: [-- 这就是柔石——看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