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枯木逢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3月 -> 枯木逢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海南 1987-03-31 00:00

枯木逢春

第8版(副刊)
专栏:

枯木逢春
海南
枯木老根,本自无人识。因其貌不扬,扭曲多疤,很难得到世人青睐。因而它们隐匿于山林深处,裸露于危岩峭壁,日日承风吹雨淋或烈日曝晒,似乎被岁月遗忘。其实不然,偏有慧眼识美者,从这些根材天然疤中认识古朴的美,又经精心雕凿脱俗见典雅,从而使枯木老根又逢春。于是,根雕艺术声名大震,并堂而皇之走向国际市场。
对木根艺术,我原本不留心,即使偶而看见,也视为“雕虫小技”。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得知长春市木雕工艺厂生产的根雕“童群”,在国家轻工部举办的“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选会”上被评为优秀创作设计奖,很有几分惊讶。仔细看那“童群”,一个个男女娃娃,围头巾的、戴绒帽的,胖乎乎的脸蛋憨笑可掬,给北国之冬带来一派天真烂漫。这也许是我喜爱根雕的开始。更令我惊讶的是,这几年来,树根造型艺术品,不仅仅用于大城市的厅堂布置、庭院装饰及亭阁建筑等;随着人民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根的艺术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今年早春一日,我应邀到一位年轻朋友家作客。他是长春一家大饭店的面案师傅,八小时之外喜欢写些散文小品,颇有内秀,同我有些往来。在边饮清茶边聊谈中,环视他的家室新添置了几多新鲜物:明亮的橱窗内,摆放着长白梅花鹿、嫩江丹顶鹤、松花湖小艇……均是富于北方特色的杜鹃根雕工艺品,十分生动。窗前还有两个高达一米八的大型花架,稳稳托放着数盆月季、君子兰,那花架也是用天然树木雕制,颇为新颖。见我看得痴迷,主人又将我领到富有新婚气息的梳妆台前,很得意地笑着说:“看,这面镜子下边全用树根作支架,雕刻得多美!”他告诉我,他的工作就是揉摔那几百斤的面团,一天站得腰疼腿酸;回家后往沙发上一靠,赏看那些根雕小玩意儿,心里实在愉快。我相信他的话。近年来,青年人已不满足于充裕的物质生活,追求的乐趣开始向更高的文化层次过渡;许多新婚夫妇乐于购买书法、国画、根雕等工艺品,让新房生辉,便是例证。
树根造型,远在汉唐时代就已面世。它以树根的天然形态作造型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以意取材,随材达意,采取雕凿堆垒、镶嵌盘结的方法制作而成。既可拟鸟、拟兽或拟花虫,表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亦可应用于制成实用的桌、椅、台、屏。因而“脱俗见典雅,拙巧相映辉”,长期受到我国人民及国际友人的喜爱。当然,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根雕艺术只囿于官宦富贵人家;“文革”时期,又几经摧残,被打入“四旧”堆中。
然而作为“根的艺术”,生命力毕竟是久远的。从平凡中创造出的美,往往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这种魅力,在祖国昌盛时期愈加显现出来。根雕艺术在美化人民生活、装扮环境、陶冶情趣上,具有独特的作用。上海复兴公园曾展出福建屠刚的树根艺术造型作品,观众啧啧称奇;广州越秀公园花卉馆用二十天举办贵阳根雕艺术品展销会,游人如织;闽南老一辈根雕大师屠一道的作品,已被省博物馆郑重收藏;上海著名树根造型艺术家姚元龙,最近完成巨作《和平系列组雕》,用一棵四十多年的整枝树根雕刻而成,形象地再现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受到人们称赞;江西省一家镇办集体小厂——柘林雕刻厂,生产的优质拐杖声名大噪,已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商人签订了十九万多美元的外销合同。留心这些见诸报端的消息,感到由衷的高兴。
根雕艺术,是一支大地之歌,生命之歌。


查看完整版本: [-- 枯木逢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