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江南新农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5月 -> 江南新农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史中兴 1987-05-30 23:00

江南新农家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江南新农家
史中兴
菜花颜色还是黄的,麦苗颜色还是青的,但穿插在这丰饶的青黄相间的田野上的村落,却都由古老简陋的农舍变成了两三层楼的建筑。那微翘的屋檐,宽敞的阳台,高大的门廊,多么新颖气派。这是普通的农户吗?
我住过淮北农村低矮的茅舍、陕北农村烟熏的窑洞,也住过江南农村简陋的瓦屋。最能看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差异的,莫过于农民的住房了。上海郊县农村素称富裕,但农民住独家楼房,终属凤毛麟角。这个戬滨乡,几年不见,楼房竟如春笋破土,遍野林立。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乡党委副书记说,全乡楼房户已占到总户数的70%。再到台风暴雨之夜,人们也不会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真正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了。
随意走进一幢楼房,好客的主人让我们在厅屋就坐,喜滋滋地捧出一只大蜜缸。成群的蜜蜂在窗外嘤嘤嗡嗡,似乎在敦促客人:尽情地品尝吧。新采的蜜,碧青透明,看上一眼,已觉舌底生津,舀了两匙兑进水杯,啜了一口,甜蜜入心,身上荡起的一股感情的潮水,仿佛也带了甜味。
主人穿一件咖啡色格子西服,干练得很。他领着我们,楼上楼下,粮仓、卧室、蜂屋、兔房,一一看过。“你在对我们实行开放么!”不料这句笑语却引来他颇为自豪的回答:“我们对市里、全国、世界,都搞了开放。”他在乡沙发厂做工。这个厂生产的高档沙发,上海豪华型的华亭宾馆、大世界游乐中心,都来订货。乡光明灯头厂生产的螺口灯头、插口灯头,已连续5年在全国灯头质量评比中夺魁。年产3亿只灯头,占全国灯头产量的1/6。乡毛巾厂生产的素色印花毛巾,已经飘洋过海,远销到了日、美、西欧。
这还是我记忆中的一个劳动力只能从一亩地上挣饭吃的农村吗?乡镇工业的起飞,农副工的协调发展,已带来农村经济结构和劳动力配置的巨大变化。作为上海郊县33个“亿元乡”之一的这个戬滨乡,副书记告诉我:农业产值在全乡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不到10%。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化的农村了。我们的主人全家六口,两个老人享受农民退休金,两个孩子读书,他夫妇俩,既在厂里当工人,又在家里当农民,种着五亩地,算得上是亦工亦农的新型农民了。
可我们的主人公当初走上务农道路,作出的却是痛苦的选择。他高中毕业,正是3年困难时期。农村的严酷现实,使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把前程押在土地上。直到新时期的阳光照耀大地,情况开始改观。他精神焕发,还当上两年生产队长。今天,他再也不为自己的选择懊恼了。
“你的两个孩子,将来还会务农吗?”
“女儿师范毕业要去当老师,儿子要考大学。将来我家的地怎么种,我不担心,有粮食专业户承包。”
我想起刚刚在一片肥沃麦地里见到的两个粮食专业户的户主,都是身强力壮,又眉清目秀。一问都是中学毕业生,却又是种田好手。比起我们这个主人公当年的痛苦经历,他们对自己的选择则是充满了自信。
从这两位青年农民和我们好客的主人身上,我闻到了一种新的气息。我问副书记:“不久前上海电视台举办家庭演唱大奖赛,有一个农民写信去问,为什么没有农民参加?听说这个写信人就是你们乡的?”“对,”副书记笑着用手一指:“就是他呀!”
“我要求报名参加大奖赛,可惜过了报名时间。”
我不由得仔细地打量起这位敢在全市电视观众面前表演亮相的好客的主人来,瘦红的脸颊,那是阳光和劳动的标记,难道还蕴含着艺术的细胞?!
“我唱《再见吧,妈妈》,正宗唱法,跟收音机里李双江学的;我儿子画画,一幅《奔马》;我爱人剪窗花;我女儿跳迪斯科。”
“哈,你们这个组合倒是有唱有跳,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呵!”
“市里的比赛未赶上。在嘉定县,我们的家庭演唱得了二等奖。”说着,他哼起青春圆舞曲的调子,歌词是自写的:“我们全家兴高采烈,把幸福歌来唱;我们全家手舞足蹈,把丰收舞来跳……”
这不单是一支歌,这是从跳动的心房里流出的淙淙喜泉。
窗外蜜蜂嘤嘤嗡嗡闹得更欢,心里蜜水不停地轻轻摇荡,我从窗口远望,除了那青黄相间的田野里的美丽景色,挺拔峭立的漂亮楼群,我还看到了更光辉更诱人的东西——希望!


查看完整版本: [-- 江南新农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