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金箔之花今盛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6月 -> 金箔之花今盛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颜世贵 1987-06-29 23:00

金箔之花今盛开

第2版(经济)
专栏:

金箔之花今盛开
本报记者 颜世贵
金箔系用真金锤打而成。许多建筑物和产品,一旦用上了金箔装潢,马上身价百倍。
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为何金光灿灿?故宫的金銮殿为何金碧辉煌?雍和宫的大佛为何金采奕奕?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为何称为金丹神药?这一切,都因为用了江宁金箔。
相传,江苏省江宁县是我国生产金箔锦线的发源地。金箔生产已有1600多年历史。过去在江宁县花园乡兴隆村一带,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许多人家祖祖辈辈吃打箔饭。早在明清时,这里就为宫廷提供金箔了。东陵慈禧太后墓碑著文标明其墓贴金所用金箔来自江宁。现今拥有800多名职工的江宁县金箔锦线厂,就是在花园乡兴隆村一带家家户户打箔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目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家金箔厂,年产金箔占国家计划总数的70%,被列为重点生产单位。
厂长江宝全告诉记者:“生产金箔在我国被称为特种传统工艺,生产方式十分古老,90%以上靠手工操作。就是在现代化程度高的日本,也仍然用手工生产。从事这种活的工人,被称为特种艺人。”江厂长领着我向车间走去,边走边继续向我介绍,“艺人们将国库里取出来的含金量为99.96%以上的纯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了细、出具、切箔等十几道工序,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金条,便变成了一张张整齐划一、薄如肥皂泡一样的金箔。在加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化条拍叶、打了细、切箔为最关键的三道工序,要求格外高,没有严格训练出来的特殊本领,是不能在这些工序中干活的。”
是呀!进了车间,我对江厂长的介绍才有了深一层的感受。
这是第9道工序——打了细。迎面冲来的是震耳欲聋的铁锤声。工作台是个斜坡,斜坡上有个石角,每两位师傅一对,一位半跪在下面,一位正坐在上面,将一个乌金纸包放在石角上,一推一护,进行锤打。江厂长介绍道:“这个乌金纸包有2048层,层层夹有金箔。手里的铁锤有七八斤重,每人每天要打2.5万锤。”
切箔车间,又是一番情景。没有一点声音。在这里走路不能快,吹气要挡口,天气再热,也得关严门窗。原来切箔怕风,一动薄如肥皂泡的金箔就会飘起来。姑娘们坐在那里,全凭手里的一根鹅毛,和轻轻地吹气,三下两下,一张符合规格的金箔就切成了。江厂长介绍道:“切箔,手上嘴上也得有‘轻柔功’。工人进厂第一天就进行严格训练:三根蜡烛并排点着,要吹灭中间一根,边上两根火头不能动,一张薄如肥皂泡的金箔,在手上任意挑拨,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能方能长,有了这般基本功,才能进切箔车间。切成功的金箔,针尖大的沙眼不能有3个,100张金箔方方正正堆起来,4个角用针戳下去,上下不能碰擦一张箔。”
我仔细观察了几位姑娘的操作,技艺确实不凡……
千古工艺放光华。江宁金箔是百花丛中的一朵鲜花,眼下正在蓬勃发展。厂里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力量,保证了金箔艺人队伍后继有人,又在积极采用电子电脑技术,使金箔这朵古老的奇葩,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查看完整版本: [-- 金箔之花今盛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