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发挥综合优势——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6月 -> 发挥综合优势——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豫生 1987-06-29 23:00

发挥综合优势——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出版枝叶

发挥综合优势
——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豫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家集文学、艺术、文化三位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社。创社35年来,它致力于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开拓,选题涉及新文化的各个领域,并实现3日出一书,5日一期刊的愿望。
上海文艺社门类齐全,分工细致,设有一些独家编辑室,因此,它既可分——编辑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专门专籍;又可合——担负起大型、综合性书系的出版任务。前者如《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通过文艺社民间读物编辑室联系的各民族文化工作者的巨大网络,第一次对我国民族文化作了系统整理。后者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是继良友社出版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后又一项积累新文化工程。它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入选作品必须是初版本;遴选入册的内容,不仅要反映那个时期新文化的主体,而且包容它的分支,以呈示波澜壮阔的整体气势;不因历史原因而废文废言。这些原则,增加了大系的历史凝重感。
传记、纪实文学在我国文坛起步较晚,在这块植株远非茂盛的园地上,文艺社的编辑们却培育出一枝独荣的秀木——革命人物传记。这个室编辑的《刘伯承回忆录》、《往事沧桑——伍修权自传》、《徐海东将军传》等多次被列入畅销书和推荐书的行列。这些书的作者,不是专门指定的班子。由他们提出并备受编者推崇的写作原则是:要写人物,不搞历史的空舞台。因此,他们记述的人物不是走马灯中的纸扎泥捏,而是中国革命历史活剧中的血肉之躯。
1985年,文艺社响亮地提出了“贴近当代”的口号。这个口号的重要体现就是《探索书系》的推出,它反映文艺社的编者意欲站在新文学探索的前锋,捕捉它急进的势头。1985年至今,书系第一辑8种已出版5种,每一种上柜都立告售罄,再三重印。编者们说:过去若干年后,再看这套书,也许只是歪歪扭扭的几行足印,但我们坚信,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勇敢者的跋涉,是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的。
遵循“多层次、高质量”的编辑方针,上海文艺社编有一本拥有众多读者的期刊——《故事会》。《故事会》的编者是在故事这种最通俗的文学形式遭到贬谪的激励下,取得成功的。他们重视故事所具有的喻理醒世、移风易俗的积极作用,并总结出故事必需具有易讲、易诵、易传、易记等特点。他们逐年努力,培养了自己的一支新故事家队伍;不断摸索,开辟了“故事沙龙”这块集体创作园地。这一切也就是《故事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和《故事会》同样有影响的是这个社新近出版的《五角丛书》。已经出版了3辑共30种,总印数半年已突破500万册。每一辑从发稿到出版不超过三个月。这个速度和数量,在当前图书出版不景气的状况下,是令人瞩目的。现代生活的高节奏和知识爆炸给人们读书带来一些困难,《五角丛书》给人们对付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丛书并没有设立固定的编辑组室。它的主角只有一个,就是主编本人,不同类的书稿分派到不同的组室,凡适合于《五角丛书》的都集中于推荐给这位主编,经过他选择认可,就可以拍板定稿、签字付印。《五角丛书》显示了一种选择、一种方式、一种效率,这也许是出版界的同行可资借鉴的。
伴随着文化发展综合交叉趋势的出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综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今年他们将建立一个“文化发展部”,对内主持《文艺新观念新学科新方法手册》、《文艺鉴赏大成》等书目的编辑;对外则注意更多地引进、介绍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促进中外交流。


查看完整版本: [-- 发挥综合优势——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