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前程,靠自己选择——太原市桃园三巷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7月 -> 前程,靠自己选择——太原市桃园三巷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阎晓明 1987-07-28 23:00

前程,靠自己选择——太原市桃园三巷见闻

第2版(经济)
专栏:

  前程,靠自己选择
  ——太原市桃园三巷见闻
  本报记者 阎晓明
7月27日,6000余名太原人一大早就涌到市区的桃园三巷。他们将在这里选择自己的前程。
自己选择工作,这种新鲜的形式,使得习惯了“公家分配工作”的太原人感到既亲切又陌生。太原三十三中毕业的一位青年说,“真让自己选了,倒拿不定主意了,就象上了物资交流会,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太满意。”
许多曾经送孩子们走上考场的父母亲们,今天又陪伴着他们来到桃园三巷。这些父母替自己的孩子选厂、排队、登记,在太原钢铁公司洽谈处长长的排队行列里,有将近20名父亲和母亲。他们象幼儿园小朋友过马路一样,紧紧拽着前面一位的衣襟,以防有人加塞。
今天,所有招工厂家的工作人员都相当随和,甚至近乎慈爱。无论把户口簿、待业证、毕业证举在头顶的孩子们怎样吵闹、怎样拥挤和为一个简单的问题询问不休,他们都面带微笑。老年人感叹“孩子们真可怜!”在他们看来,孩子自己出来奔波工作不体面,使做父母的感到深深的自责与内疚。
然而,孩子们不管这一套,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对工作的挑剔上。民航局招收6名空中小姐,洽谈台前门庭若市。而招工数量相当可观的耐火材料厂、纺织厂则显得有点冷落;太原钢铁公司、太原重机厂、山西机床厂等全国名企业的洽谈处熙熙攘攘,而同样是国营企业的味精厂等小厂也有些冷清。一个小伙子告诉我,要进就进大工厂,钱多少不在乎,小厂子说不定哪天关门了。他宁愿再等一年也不去报那些“冷门”小厂。
在一家服务行业的洽谈处,我问一位姑娘,“如果干个体户怎么样?”她十分惊奇地看了我一眼说“谁干那个!”一位姓余的小伙子的话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个体户赚钱多,可人们不看你这个,一说起来就是还没有正经工作。”
临时工介绍处的郊区农民没有这么多框框。“要烧锅炉的不要?”“锅炉工要有执照。”“什么工不要执照?”“烧砖工。”“一天多少钱?”“7到10块”。“我报了。”这是太原近郊阳曲县的一位农民。他的同伴说:“出来就是打闹两个花的。咱不挑拣工作。”
太原市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刘富亭感慨地说:太原人的就业观念还很旧,还在用“一国营、二集体、倒霉也不去当个体”的标准选择职业。而对国营、集体企业,又以名气、牌子、舒服来取舍,经济收入还是其次的。这无形中给太原37000名待业青年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可不可以说,走下高考独木桥的太原青年人,又挤上了一座新的独木桥。”老刘点点头。
离此不远的五一广场,提着锯、刨,挑着馄饨担子,背着钉鞋机,摆着衣服摊、水果摊、缝纫摊、西瓜摊的江浙人、河北人熙熙攘攘,他们几乎垄断了太原个体服务行业,连太原人早餐必用的油条、老豆腐也多为外埠人经营。他们是用商品观念决定职业取舍,在太原人就业的真空地带,应该说是在太原人观念的真空地带,生活得潇洒自如。
有趣的是,几家饮食、水果摊就摆在旁边,这些被称为“没有正经工作”的个体户,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寻找“正经工作”的人,而生意兴隆。


查看完整版本: [-- 前程,靠自己选择——太原市桃园三巷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