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杜鹏程致段国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7月 -> 杜鹏程致段国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杜鹏程 1987-07-29 23:00

杜鹏程致段国超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杜鹏程致段国超
  国超同志:
信收到。你好,诸位师生好?
依我看,这样文章最好不写〔注〕。我这样人,作品不多,但评论不少,觉得不安。
不论文章写与不写,作为相互了解,你提的问题,我简略回答如下:
(一)1938年底,我到延安以东的黄河边的农村工作,为了抗日宣传,这时写剧本、歌词、小文章,是业余学习写作。1941年回到延安大学学习,一连好几年。1942年夏,《讲话》发表前后,我正在当学生。置身延安,当时环境的艰苦及人们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有深切感受。《讲话》前后的情况全知道。而《讲话》尚未正式发表,便用粗黑的马兰纸印出来,供大家学习。不是一般学习,而是结合检查自己的思想意识,我大受震动,似乎是在这时才懂得革命及文学是怎么一回事。大约是1944年,我离开学校到延安一个工厂去工作,我在《讲话》精神指导下,认真研究生活和读书学习,这是我一生的转折点。这期间正式发表在1946年的《解放日报》上的两篇小文章;还写了十个左右的秧歌剧,在延安街头演出;另外还写了数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介绍劳动模范的,因当时印刷条件困难,未出版。这时我热心业余写作,决心献身文学,但这根基是整风运动中打下的,也是学习《讲话》中打下的。虽然是搞新闻工作,但我以写作为职业,应从1946年算起,我是这时调到延安报社,而且不久就由报社派到部队上去了。——也就是保卫延安战争开始不久,我随军生活。战争生活给予我什么,你由作品中可以看到。——但这小小收获的根源,还得到学习《讲话》中去找。大致情况如此。
(二)对《讲话》始终遵循,可以说没有动摇过。但现在看来,对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等理解很狭窄,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左”的东西对自己有影响。这在我的某些短篇中也有所表现;也是多年来作品写得少的原因。但因为我长期深入群众,人民群众教育了我,所以我的大部分作品到今天还未成为废物。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路线使我思想大为解放,对文艺的理解也随之而有所提高。这对我这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至为重要的事。杜鹏程
1983年9月20日西安
〔注〕:段国超同志1983年想以《〈讲话〉与杜鹏程》著文,于9月18日给杜鹏程写信。


查看完整版本: [-- 杜鹏程致段国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