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两种波动两类性质——猪肉市场波动的观察与思考之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7月 -> 两种波动两类性质——猪肉市场波动的观察与思考之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江夏 姜渭渔 1987-07-30 23:00

两种波动两类性质——猪肉市场波动的观察与思考之二

第2版(经济)
专栏:

  两种波动两类性质
  ——猪肉市场波动的观察与思考之二
  江夏 姜渭渔
翻开有关的统计年鉴,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改革前的旧体制下,还是在改革以来新旧体制更替的过程中,生猪的产销都产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波动。
在旧体制下,生猪属于国家派购的畜产品,长期实行购销倒挂政策。商业部门一方面按强制性的计划以低价从农村收购生猪,另一方面则依靠国家补贴,以低价把猪肉卖给城镇居民。无论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处于被动地位,结果是大家能吃上便宜肉,但必须少吃肉。在这个时期,生猪生产曾出现过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大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变生猪私养为集体公养,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连年减产,生猪生产大幅度下降,到1960年底,全国生猪存栏只有7500多万头,相当于解放初的水平。另一次就是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10年动乱时期。10年中就有1967、1968、1969和1973四年生猪存栏出现负增长。这种波动的结果是,生产萎缩,大家不得不少吃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猪收购价格的调整、派购制度的取消和猪价放开,生猪生产转上了商品经济的轨道。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养猪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从1978年的8.95公斤一跃而达到20公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猪生产增长了,猪肉市场的波动也相伴而来。1985年以来,就有过几次明显的起落,一会儿是猪好养,肉难卖;一会儿是肉好卖,猪难养。看起来难以捉摸,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1984年粮食大丰收,饲料充足便宜,1985年市场放开后肉价上涨,农民觉得养猪划算,市场上猪肉供应平稳,仔猪抢手;1985年粮食减产,饲料开始紧张,价格也不断上涨,养猪成本增加,继而是1985年大发展时饲养的生猪大量出栏,一些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商业部门涨库限收,更加剧了“卖猪难”,生猪市场价格自然下跌。这一升一降之间,养猪收益发生明显变化,缩减生产成为农民的当然选择。去年下半年以后生猪生产的缩减成为目前猪肉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价值规律正是这样通过市场波动来向人们示警,并促使猪肉及其相关商品的产销关系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乍进入新的经济环境,生产、经营、消费各方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长时间听习惯了的“死”的生产计划、收购销售价格和供应量,一下子都变“活”了,而且有点变幻不定,人们难免有些眼花缭乱。农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没人疼的猪娃啥时候行市能变;商业部门刚刚腾出冷库,准备应付“卖猪难”,没想迎来的却是“收猪难”;对发补贴、放肉价,大城市居民的最初反应是少吃肉,可仅仅几个月,猪肉销量就回升了。而且,为了吃到更多的鲜肉、瘦肉,居民们更多地光顾农贸市场。据去年底统计,全国猪肉的集市成交量已相当于国营商业销售量的一半。
在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我们问起目前全国的库容量和猪肉的大致年消费量,得到的回答是:这我们可讲不大清楚,你们得问问商业部。局里的一位负责同志感慨地说:过去条块分割的体制给我们规定的职责就是生猪出栏以前的工作,可是现在如果还是搞生产的不关心市场、搞流通的不了解生产,就不行了。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搞好产销衔接,否则就避免不了大起大落。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市场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其实,在新的波动中,需要学习、调整自己行为的绝不仅是生产主管部门。


查看完整版本: [-- 两种波动两类性质——猪肉市场波动的观察与思考之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