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8月 -> 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邦兴 裘士京 1987-08-29 23:00

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
距今五千至四千年间,出现了尼罗河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文明、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以及时代稍晚的美洲玛雅文明。这几个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尽管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农作物的品种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都以旱粮作物为种植对象,它们的文明都建立在旱地农业的基础之上。而恒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虽有历史悠久的原始稻作文化,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却未能和上述地区一道迈入文明社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呢?
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黄土层地区,土质疏松肥沃,形成黄土特有的“自行肥效”,特别有利于原始方式的开垦和作物的浅种直播。
黄河流域基本上属于暖温带干凉气候类型。黄河流域先民种植的粟、稷麻、豆等干旱性作物,容易耕种,耗时费力少,适应性强。
从水稻栽培技术及其特性来考察,水稻对土地的选择性强,栽培技术比旱粮要求高。水田生产较旱地费时耗力。
远古时代,土壤、气候、水利、农作物品种的差异直接制约着人类的进步,贫富的分化,阶级的产生,文明的降临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从事旱地农业的地区,人们获取生活必需品较省时省功,剩余劳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剩余产品出现也较早。促进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使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异扩大,最终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的出现。 
(摘自《安徽师大学报》第二期 杨邦兴 裘士京文)


查看完整版本: [-- 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