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致函华北各省委 建议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的先进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11月 ->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致函华北各省委 建议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的先进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1-11-29 00:00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致函华北各省委 建议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的先进经验

第2版()
专栏: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致函华北各省委
建议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的先进经验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于本月十二日致函华北各省委及内蒙分局,并转致各该省、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各地利用各种方式,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经验。在此以前,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曾召开了河北、山西、平原十二位农业生产能手的丰产座谈会,总结了他们的丰产经验。
原函摘要如下:
河北、山西、平原三省的十二位生产能手,今年都获得了很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计棉花(包括水地、旱地)每亩收到籽棉四百五十斤至七百五十一斤,小麦每亩收到五百四十四斤至七百一十五斤,玉茭为六百八十斤至一千斤,谷子为八百至一千二百二十斤,都超过当地平均产量一倍以上。他们所以能够获得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除了因为组织劳动互助,扩大投资,战胜灾害以外,农业技术的提高与改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下是这些丰产能手创造的共同经验与办法。
一、贯彻普耕、早耕、深耕、适当多耕,做到随耕随耙、多耙、细耙,这是争取丰产的首要条件。
(1)普耕二遍至三遍,耙地十遍以上,尽量做到均匀平整。
(2)做到秋耕、早耕、随收随耕。棉产区于霜降前后拔掉棉株,腾茬早耕,让地力休息。
(3)比一般农民深耕一寸至二寸以上。除使用新式步犁外,有的采用套犁,有的以锨翻地,也有使用旧式犁耕到五寸多深的。据他们试验:深耕二寸,有相当于二、三千斤粗肥的功效,能增产百分之十五。但深耕不要翻出过多的生土,最好是逐年加深。
耕作季节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在两季作物地区,应强调夏收之后进行伏耕,“伏里划破皮,胜似秋后犁一犁”。在干旱的地区,耕作以保墒为目的,强调秋耕、秋耙;春季可不耕,但要多耙。在水地或水分较充足的地区,秋季只耕不耙,可以杀虫和增强风化作用。沙地为了保护土壤,避免风刮,碱地为使碱分尽量上升到地面(春耕前将地面碱分刮去),便于春播保苗,一般的不进行秋耕。
中耕(锄苗)除应做到多锄、早锄外,还应根据土质、水分及作物生长情况,规定锄苗的时间和深度。例如锄棉办法多是由浅而深,再由深到浅。开始浅锄,结合间苗;中间深锄,疏松土壤,便于作物向下扎根;最后浅锄,不伤成苗的根。
二、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
取不同方法,栽培和管理农
作物。
(1)适当调整棉花株行距,也是重要增产方法。山西虞乡县劳动模范张齐荣所种棉花,一九四九年每亩留苗一千三百株,产一百二十斤;一九五○年留一千七、八百株,产一百四十斤;今年留二千五百株,产七百五十斤。由此可知,棉花应逐渐做到适当密植。其他作物都应加宽行距,缩短株距。在地质肥沃,水分充足,施肥多的土地上,农作物一般应密植。
(2)对棉花要浅浇、勤浇,经常保持适当水分;并根据各时期的需要分期施水;幼苗期一般不浇,让它向下扎好根;从开花到吐絮要浇十余次,深不过二寸。浇后要锄。雨大要排水。
(3)棉花要整枝、打顶、去毛腿,限制棉株的过度生长,以便多结果实。打顶不宜过早、过晚,整枝不宜过多、过少,应根据地力、肥料、水分的情况决定。打顶的时间一般在立秋以前。关于留枝数量,根据苏联经验,在一般较肥沃的水田,以留十至十二枝为宜,旱地以留七、八枝为宜。
三、增加肥量,合理施肥。
各生产能手的丰产地的施肥量,多为一般土地施肥量的数倍,并能合理施用,发挥肥效。他们一方面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分期施肥,如下种前普上一次底肥,定苗以后,开花以前,再施一、二次追肥。棉花多施至三、四次,在其开花、坐蕾、结实三个时期,加施追肥。另一方面,根据土质、作物的不同情况,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慢性肥料用作底肥,速性肥料用作追肥;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多施氮质肥料,中期多施磷肥、钾肥。为了避免这些不同的肥料用在一起,发生不利的化学变化,互相抵消功效,可分开应用。他们积肥和管理肥料的技术也很好,一般是严密封存草粪,避免风吹、日晒、雨打,丧失肥效;不同性质的肥料,绝不随意掺混。肥料一般都是经过充分发酵后才应用的。
四、改良沙、碱地及黏土地,
也是增产的好办法。
改良沙、碱地及黏土地,也是增产的好办法。其主要方法是换土,沙地添黑土、黏地添沙土,结合施肥逐年进行。在山区变坡地为梯田时,多采用里切外垫的办法,以调剂土壤。对碱地则可采用水洗、挖沟排水及改进耕作技术,限制碱分上升的办法。此外,种植苜蓿也能改变沙、碱地的土壤。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工作委员会致函华北各省委 建议广泛传播农业丰产的先进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