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看贾宝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9月 -> 我看贾宝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谢云 1987-09-29 00:00

我看贾宝玉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看贾宝玉
谢云
贾宝玉被认为是封建制度的叛逆,似乎已经没有问题了。我无意于对这种说法提出异议,只是常常觉得象他这样的叛逆,也实在是很惬意的事,不免会令人羡慕。
宝玉对世事人生的许多看法,确乎与当时的正人君子、贵胄王孙不同。他极其厌恶“仕途经济”,痛恨“禄蠹”,不愿走读书应举的“正路”。一次史湘云劝他“讲谈讲谈那些仕途经济”,宝玉立即不客气地请她“别的屋里”去坐。宝钗跟他说类似的话,他“不管人脸上过不去,拿起脚来就走了”。对于姐妹们,别的他都能容忍、谅解,唯独碰到这类所谓“混帐话”,便有一种强烈的反感从肺腑中冲出,不能自制。
这自然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但另一方面,这个以追求功名权势为可耻,视富贵利禄如狗屎的人物,自己的生活实际上却一刻也离不开权势和富贵。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在由姐妹和丫环们组成的年轻可爱的女孩子队伍里厮混,给她们献殷勤,讨她们的欢心,品尝着人生的别一种乐趣。“女奴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既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人生的向往。他似乎从未想过:如果离开了那世代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失去了自己所厌恶和鄙视的一切,他那“富贵闲人”的日子,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大概正因为他没有认真思索过这问题,他才能在理想和现实、所爱和所憎的矛盾中,保持了一定的心理平衡。这是他的可悲处,然而也正是他的幸运处。
宝玉对女性——主要是年轻女孩子,特别是丫环的态度,也迥异于他那个阶级的人们,表现了一片尊重赤诚之心。但他又希望那些女孩子们永远围绕着他,厮守着他。“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凭你们爱那里去那里去就完了。”而且还希望她们因他的死而痛哭,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他的那种尊重和怜爱,并没有摆脱以自己(男性)为中心的观念。他似乎也并未想过:这些女孩子并不是专为他而生,为他而长,她们各有自己的幸福追求和归宿。正因为他没有认真思索过这问题,他才深信自己的纯洁和真情,并沉醉其中。这又是他的可悲处和幸运处。
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个矛盾混合体。他并非一只冲决罗网搏击长空的鹰,而多少象是被囚于笼中的鹦鹉,虽萌发了野性,时时引颈仰望自由的天地,又仍然依恋着笼中的舒适与安全。
曹雪芹的时代,不同于巴金的时代,自然不应非历史地要求曹雪芹把贾宝玉写成高觉慧那样的人物。他忠实于自己的时代和生活,创造出贾宝玉这样一个真实的艺术形象,这是伟大的成功。我想说的只是今天来评说宝玉,总得有今天的眼光。如果只强调并夸大他叛逆的一面,而回避他未叛逆、不叛逆的一面,兴许会使一些人以做他这样的“富贵叛逆”为乐事。在曹雪芹的时代,贾宝玉式的人物多起来,该是好事;但在今天,却恐怕未必是社会之幸。
但宝玉的叛逆虽不彻底,却是真诚的、澄澈的,他让人看到沉渣和腐草。他不想加以掩饰,用以欺人并自欺,所以宝玉终究是可爱的。


查看完整版本: [-- 我看贾宝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