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满目青山绿树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9月 -> 满目青山绿树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沫 1987-09-30 00:00

满目青山绿树情

第8版(副刊)
专栏:

满目青山绿树情
杨沫
晨曦才从帘隙透入,窗外山林中的鸟儿啁啾于耳,我醒来了,立即起床漱洗。
我漫步在山间幽静无人的小径上,满眼层层叠叠的山峦,象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那么绿,绿得醉人!我蓦然忆起几年前的情景:那时,我也常来这一带散步,看到的却是秃秃的山石、没胫的荒草,山岭上除了秋天才出现的美丽的红叶,一片荒凉。然而,不过几年时间,这里大变样了——在北京市植物园这个大园丁的精心栽培下,满山遍野都是苍翠的绿树夹杂着红花;通向卧佛寺的大路两旁,开辟了一座座各种名目的花园。花的海洋,树的海洋,绿的海洋,我处在一个多么美丽迷人的海洋中!然而,我又常常对着美景满怀愁郁——晨起散步,这种心境又缠绕心头……
我想写出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前两部已先后完成了,可是《青春之歌》的续篇《英华之歌》却因疾病的袭击,使我写写停停,总也难于完成。生命给我留下的时间不多了,林道静、卢嘉川这些日夜萦绕心头的人物,还能再现在人间么?……
这一天,1987年5月21日,我在散步时,忽然想起今天是《新中国一日》征文的日子,心里不禁一阵发热。茅盾先生在1936年5月21日曾发起出版了《中国的一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冀中区,也曾在1941年5月21日出了《冀中一日》。我就在那个地区工作。记得在乡间挖掘的交通沟里,一辆辆大车满载着征文稿,干部和群众踊跃写出了当年战斗的一日,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的伟大风貌。我也曾为《冀中一日》写了《在后方医院》一文,它成为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篇文字。而今,新中国的各个方面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在这巨大变化中变化着,我的生活也变化很大。……想到这儿,我的心沸腾起来。写!一定要为《新中国一日》写一篇征文!用意志、毅力和年老多病的躯体作斗争!于是,我回到屋里,伏身案头……写《冀中一日》时,我还年轻。当时敌后日寇扫荡频繁,在后方医院时,我们住在河北省易县的山沟里,曾经历了敌人“三光政策”惨绝人寰的扫荡。我们伤病员坚壁在山洞里,以野菜、北瓜、秕糠加上少许玉米度过极艰苦的日子。彼时整日枪炮声不绝于耳,我们藏在山洞中的大批伤病员,不断被杀害。今天当我写《新中国一日》时,我住在绿茵环绕、安谧清幽的古雅小院里。这里周围也是山,但山却用它的情、它的迷人的景色包围着我。我感到幸福。但同时,我又仿佛听到了隆隆的枪炮声,看见了被惨杀的一具具尸体。我的眼睛模糊了,……一种激情奔涌而出:这笔决不能丢弃,也不能闲置。它能把我当年的战斗生活,当年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当年牺牲了的战友和群众,再现在纸上。我回忆着,追念着,忘了身上的病痛,一气写了这篇小文。它零散,没有重大事件,但它表达了我这天的生活,这天的心情。
当我写毕此文后,一阵喜悦跳跃着,我高兴地喊道:“我又能写作了,我又能握起我的笔了!”这时,林道静、卢嘉川的影子在我跟前晃动着,微笑着。我想向他们伸出手去,却立刻缩了回来,慢慢站起身向屋外走去——那满目苍翠的青山召唤着我,我奔入层层叠叠波浪似的绿色海洋中。我在山巅眺望北京城,心中喃喃: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愿你日益强大,也愿你日益纯净,好象这无垢的绿色海洋……”
1987年5月21日


查看完整版本: [-- 满目青山绿树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