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重阳习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10月 -> 重阳习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培初 1987-10-30 00:00

重阳习俗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重阳习俗
朱培初
明天就是重阳节。古代以九为阳数,旧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九,又有长久之意,古人往往在重阳敬老、祝寿。去年,北京市定每年重阳为敬老日。重阳的传统习俗很多,主要有登高、赏菊、做重阳糕等。
重阳登高相传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实际上是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登高的场所因地而异,除登山丘外,还登土阜、城垣、寺塔等。秋高气爽,场圃初登,黄菊乍开,红叶方缀,最宜登高远眺。不仅有助目力,而且寓意幸福,心旷神怡,感受到生活之乐趣。明代,北京人重阳多登香山。清代,江苏常熟的儿童们登上虞山,将五色纸连接为一、二丈的长条,粘于竹竿顶端,随风飘舞,称为放晦气。在福建、广东,和缓的微风到重阳时才开始向上有力,所以重阳登高放风筝也成为传统习俗。清代的福州,重阳时在乌山举办盛大的风筝赛会,到夜间,好事者又将无数小灯随风筝引线而纵之,望之明澈星空。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天姿高洁,古人谓其有君子之德,为隐逸高士们所宠爱。南宋《乾淳岁时记》说,临安(杭州)宫廷于重阳在“庆瑞殿陈列万菊,灿然眩眼”,并在夜晚点燃菊灯,如同元宵。
菊花在首饰、医药、酿酒上的用途也为人们重视。古人在重阳以菊花为簪,插于发髻之上作为首饰。早在汉代,人们在菊花盛开时采其茎叶,杂黍米酿之,到翌年重阳就饮,称为菊花酒、长寿酒。
重阳糕是重阳的节令食品,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称为枣糕。“糕”和“高”偕音,重阳糕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代,重阳糕被嵌以石榴子、枣、栗子肉、松子仁、白果仁等,五色缤纷,如同宝石;又将糕制成九重(层),取重九吉祥之意。有的在糕上插着剪镂图案的五彩小纸旗,或者以江米面塑成狮子、蛮王等形象置于糕上,称为狮蛮,寓意镇邪。
重阳佳节反映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生活的品性,也是古代园艺、食品、灯彩、风筝、剪纸等手工艺成就的一次展览。


查看完整版本: [-- 重阳习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