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闯出一条登顶之路——全运会举重比赛述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11月 -> 闯出一条登顶之路——全运会举重比赛述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振中 1987-11-30 00:00

闯出一条登顶之路——全运会举重比赛述评

第4版(体育)
专栏:述评

闯出一条登顶之路
——全运会举重比赛述评
本报记者 黄振中
衡量一个运动会的标志,无论是世界比赛,还是地区比赛,其水平都是看是否破世界纪录,这个天平是永恒的。第六届全运会举重赛3项世界纪录和一批亚洲纪录的诞生,使整个运动会熠熠生辉,光芒射向各个赛场,极大地鼓舞了其它项目运动员攀登世界高峰的志气和信心,同时也指出了一条登顶之路。
我们也要有举重神童
我们也要有举重神童。这个愿望是第五届全运会结束不久,吴数德的抓举世界纪录很快被保加利亚神童苏来曼诺夫改写后产生的。此后,一段很长时间,在举重世界纪录表里,找不到中国人的名字。欧洲大力士们
“垄断”世界举坛的局面,刺痛了中国举重界的心。于是,从教练到队员,从科研人员到医生,都在为中国举重神童的生长创造条件。经过数年努力后,中国选手在世界纪录表上的空白终于让我国小将何灼强率先填上。但此时他还不能和苏来曼诺夫相比,因为苏破过多项世界纪录。1987年11月22日晚上,中国的举重神童终于出现了。石破天惊,何灼强打破抓举和总成绩52公斤级世界纪录,从而他一人手中紧握三项世界纪录,同苏来曼诺夫可以平起平坐了。紧接着,和何灼强姓名一字之差的何英强又打破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这样,世界纪录的金字塔上同时刻着两个中国小将的名字。它说明,中国人是有志气有能力登上世界高峰的。
要条件更要有志气
登顶是要条件的,这次举重赛大面积丰收,就是训练、科研、医疗等通力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的结果。如果一个运动员缺乏营养,又有伤有病怎么能创成绩?所以条件很重要。这几年,我们在训练消除疲劳上、在营养补剂和防伤病上较之以往都有一定的改善,教练的水平普遍有提高。队伍也在扩充,如广东、辽宁、山东等地学举重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良好的条件,才促成健儿们快速成长,在全运会举重赛上连创佳绩。这次胜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克服了唯条件论。有些脱离实际的同志,喜欢同国外比条件,苏联如何如何,保加利亚如何如何,人家吃什么营养,人家有什么恢复手段,等等。如果要这样比,我们一个纪录也无条件产生。我们只能根据中国的实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去创造条件,不能不切实际地幻想。否则,只能消弱我们的志气,一事无成。何灼强开始是跟一个拉板车的业余教练学,何英强亦是在小县城学举重,条件很差,连象样的杠铃都没有,可是他们后来成才了。当然,以后省队、国家队给予了较好的条件,这一点不可忽视,但同苏联和保加利亚比,还是有差距。全运会举重赛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一定要树立攀登高峰的志气,同时亦要不断创造条件,把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胸怀大志创伟业,创造条件攀高峰。
选择易攻易破的突破口
我国举重运动,从小级别突破率先进入世界行列的预想,已经实现。参加本届全运会举重赛的小级别选手一个个象小老虎似地充满朝气。除何灼强、何英强外,还有四川的刘寿斌、广西的张寿烈等都向新纪录进军。他们不仅有一种信念,而且具备实力。这同我国近几年把小级别当作突破口有关,无论从选才、训练、比赛等都优于大级别,参加世界性比赛的机会也多。这应该说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大级别是否就无所作为呢?从比赛看,成绩普遍有提高,但同世界纪录比还差一截。不少选手显得脂肪多,爆发力、支撑力远不如欧洲选手。这几年各地在抓小级别的同时,也在注意抓大级别,尤其是辽宁、山东下功夫更多。在发展大级别时,要象抓小级别一样,选择突破口,分析一下哪些级别我们的实力强,同世界水平的差距较小,易攻易破,然后加以重点培养。不能分兵把口,个个级别都抓,这样一是人力、物力达不到,二是容易分散精力,延误赶超时间。现在全国举重界喜气洋洋,正在兴头上,我们要趁热打铁,更上一层楼。
(本报广州11月29日电)(附图片)
世界纪录创造者何英强在全运会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小鹰摄


查看完整版本: [-- 闯出一条登顶之路——全运会举重比赛述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