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专家学者聚会厦门 探讨当前亚太地区贸易和国际分工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11月 -> 我国专家学者聚会厦门 探讨当前亚太地区贸易和国际分工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德真 1987-11-30 00:00

我国专家学者聚会厦门 探讨当前亚太地区贸易和国际分工问题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我国专家学者聚会厦门
探讨当前亚太地区贸易和国际分工问题
本报讯 记者张德真报道:在美元贬值、日元升值、西方股票暴跌、国际金融动荡的情况下,亚太地区贸易形势如何?当前亚太地区国际分工有什么特点?这是10月下旬在厦门经济特区召开的《亚太地区贸易与国际分工学术讨论会》集中探讨的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
与会代表认为,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后,一些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乘机扩大出口,使其出口迅速上升。如亚洲“四小龙”(指南朝鲜、新加坡、香港和我国台湾省)1987年上半年向日本出口比去年同期激增66%,它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1986年上半年与198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5%。但是,由于美国存在巨额贸易赤字,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为此,美国除压日元升值外,正逼迫“四小龙”货币升值,并加紧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给亚太地区贸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在此形势下,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对外贸易象六七十年代那样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不可能再出现了。
不少同志认为,日元升值后,给日本经济造成很大冲击,日本经济面临着战略调整的重大转折。主要问题是日本经济能否从“外需主导型”转变为“内需主导型”。许多同志指出,要改变日本多年来形成的“贸易立国”的经济模式是十分困难的,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日本扩大国内市场是很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不应寄予过高希望。至于当前日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粗、老、重”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便集中精力开发高技术产业,其着眼点是为了进一步同美国在高技术领域展开竞争,同时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
学者们对于目前亚太地区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不同,工业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分工格局。在60年代中期以前,亚太地区基本上是单一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即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而后者则主要向前者提供初级产品。60年代中期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亚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分工格局发生了变化。目前这种格局是以美、日、澳、新等发达国家为第一层次,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第二层次,“东盟”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为第三层次。
这种阶梯型的发展水平使得目前亚太地区在以垂直分工为主的格局中出现了逐步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且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并存。如发达国家也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工业品和高技术产品也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一特点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它使亚太地区南北关系较为缓和,从而为这一地区不同发展层次国家(地区)之间多边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第二,由于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构成了亚太地区错综复杂的竞争关系。无论是在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都有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地区)卷入竞争,这种竞争造成了亚太地区特有的追赶型竞争机制,从而使亚太地区经济充满活力,发展速度较快。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一个大国,应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并利用这一地区的国际分工,使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取得更大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专家学者聚会厦门 探讨当前亚太地区贸易和国际分工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