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看外国人怎样请客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1月 -> 看外国人怎样请客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月霖 李文云 1988-01-31 00:00

看外国人怎样请客

第6版(国际)
专栏:

看外国人怎样请客
柯月霖 李文云
请客吃饭是一种风尚,也是一种礼仪,但如何“请吃”却大有讲究。现将本报驻国外记者的有关见闻录之于后,权充“他山之石”。
有礼有节,不搞排场。在西方国家,为招待外宾而讲大排场的宴会是很少见的,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并不热衷于“大宴宾客”。本报一位记者在美国常驻4年,与政府机构经常打交道,却从未参加过美国官方或团体的宴会、招待会。
好几位分别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当过常驻记者的同志说,外国人请客很讲究一对一、小范围,追求亲切、自然的气氛。主人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总是让客人自己点菜、点饮料,席间也从不劝菜劝酒,边吃边谈,无拘无束。
1984年本报国际部一位副主任应邀出访匈牙利,下榻在匈党中央的招待所,接待是相当热情友好的。然而,匈党报国际部主任的接风和副总编辑的饯行都是在客人平时就餐的大饭厅举行,吃的是当天的份饭,两菜一汤。陪客也只有一位。主人这样作并不显得寒伧,客人则感到亲切自然。
按需自取,减少浪费。在请客吃饭方面,外国人是很注意节省、避免浪费的,去年年底,密特朗总统为李先念主席举行的国宴,规格可谓不低,议长、总理、外交部长均拨冗出席。服务员身穿黑色礼服,打着领结,垂手侍立。主菜只有两道,蒸龙虾和烤小鸭,其余为点心和甜食,外加一个生菜沙拉。每道菜都放在大盘中,由服务员端到客人左方,由客人用刀叉自行择取。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宴会圆满结束,却不见桌子上杯盘狼藉现象。这是客人自行择菜的好处,吃多少拿多少,不想吃就不必拿,堂堂国宴,气氛热烈却又杜绝了浪费。
在国外,越来越时兴自助餐,有的国家甚至连国宴也采取这种形式。在长桌上摆着各式各样菜肴,宾主自取自食,可以坐着吃,也可以站着吃,边吃边谈,活跃自然。还有一种在国外经常举行的招待会,不摆长桌,服务员擎着盘子在客人中间穿行,人们用牙签插食物吃,方式更加随便。当然,在这样的招待会上,只能“浅尝辄止”,难以“果腹”,不过却更有利于客人相互间的思想沟通和自由交谈。
美中友协夏威夷分会为中国留学生举行的招待会更是别开生面。分会要求会员各带去一个菜。整齐地排列在长桌上,由客人自行选食。由于这些菜肴各具特色,颇能激起人们的食欲,但往往因过于丰盛而吃不完。于是,主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剩菜全部装好,请客人带走。这种招待会显得格外亲切、实惠,且不会有任何浪费。
大众形式,民族风格。许多国家的宴会注重突出民族文化传统特色,也会给来宾留下难忘的记忆。在墨西哥,宴请宾客一般都是两菜一汤,一道甜食,即使总统的国宴也不例外。墨西哥有一种玉米饼(用特殊磨制成的玉米粉煎饼,再卷上肉丝等佐料进行油炸),是当地人民的家常便饭,但这种民间食品也常常作为一道菜,登上宴会的大雅之堂。宴会的菜肴虽简单,但餐具很讲究,一般都用白银制作,十分精致美观,实际上也是传统工艺品,为宴会增色不少。在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宴会上,常常可以尝到一种叫作“古斯·古斯”的传统食品:类似小米的一种粮食被蒸或煮成糊状,再浇上一层汤汁。这在当地是大众化食品,所费不多,却能使客人尝到地方风味。用当地出产的美酒和水果招待客人,会给客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印象。
本报驻外记者的共同感觉是,外国人关于“请吃”的想法一般比较单纯,即认为这是礼节性活动,是交际手段的一种,“请吃”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菜肴过多、时间过长、陪宴人员偏多,以及摆阔气、讲排场等都是不足取的。


查看完整版本: [-- 看外国人怎样请客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