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道德文章 世之楷模——悼叶圣陶先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2月 -> 道德文章 世之楷模——悼叶圣陶先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郑庆东 周立宪 1988-02-29 00:00

道德文章 世之楷模——悼叶圣陶先生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道德文章 世之楷模
——悼叶圣陶先生
除夕,一个不幸的消息从广播、电视里传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同志在北京病逝……
这一消息霎时传遍海内外,牵动了千万人的心。成百上千的唁电、电话传到北京。
在上海,年已84岁的巴金先生抑制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撑起多病的身体,挥泪发来唁电:“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他以身作则,给我指出为文为人的道路,他的正直、善良、诚恳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敢言天下真”
叶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一个贫困家庭。“五四”运动前他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倪焕之》是“五四”以来第一批长篇小说之一,《稻草人》则是“五四”以来的第一部童话集,丰富了“五四”新文化的宝库。他编辑出版了《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以及大量书籍。建国后,他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后来他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长达70多年的教育、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的生涯以及中国知识分子良好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叶老追求真理、光明和正义的高尚品格。凡是与叶老有过接触的,不管他是学者、专家,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或文学习作者,都会对他的为人感到由衷的钦佩。叶老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为了表达自己献身正义和真理的信念,叶老把自己的三个孩子起名为至善、至美、至诚。
十年“文革”中,叶老目睹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许多患难与共的老朋友、老同事被迫害,他义愤填膺,多次对家人说:“这帮家伙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历史终究会对他们作出无情的判决。”
周总理逝世消息传来时,叶老与家人正在吃饭。他悲痛万分,离开饭桌,来到书房,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首挽诗:“……悲溢神州限,功垂天地间。鞠躬诸葛语,千古几人然!”
叶老常对人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搞学问的要有求实精神。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魂系教育事业
叶圣陶从18岁当小学教员起,70多年来,先后教过小学、中学、专科学校和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叶老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之父”。他早年提出的要重视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成为指导我国教育的一条重要方针。
建国以后一段时间,尚没根本改变的落后的教育现状使叶老十分焦急,就在他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和人民出版社社长时,他还抽空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文章。他经常和教师们通信和谈话。他对前来求教的教师说:“孩子们不是瓶子、容器,要注意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应该像教幼儿走路那样,先是牵着走,鼓励他们走,最后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走。”
教育是叶老心思所系的事业。在他担任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教育部副部长期间,出版的每一种语文课本都经过他修改、审定。到了晚年,叶老由于年事已高和重病缠身,已不能再继续工作了。但是他始终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着青少年们。
1982年,叶老得知各地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情况很严重,不少青少年朋友都纷纷来信,向叶老诉说心中的压力和苦闷,叶老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辞意恳切的文章《我呼吁》,提醒人们:“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他呼吁要赶快解救在高考重压下的中小学生。
今年元月底,就在叶老病危住院的前几天,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讨论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此时,严重的疾病威胁着叶老的生命,但他还让大儿子叶至善到会上转达他的意见:普及义务教育要多研究在农村如何实施,怎样才符合农村的实际。目前应照顾到两个大多数,一是农村学生大多数,一是不能上大学的学生这个大多数。在编教材的时候,千万要重视广大的农村……
“孩子,那是国家的希望,那是我们老年人生命的延续啊,一定要教育好他们!”叶老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人世的。
“我就是要认‘真’”
叶老办事一向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同叶老接触过的人对此都能举出实例,讲出这方面的感受。
作者吴泰昌永远都不会忘记叶老认真负责为他看稿的事情。有一年,他写了一篇介绍李叔同先生的文章,希望得到叶老的指教。叶老一口应允了他的要求。此时的叶老,患有严重的青光眼,看小字很吃力。吴泰昌便打算请人念给叶老听,叶老却说:“听一遍记不准,就提不出具体意见,我既然答应了,就应该认真看稿子,对你负责。”叶老戴上老花镜还看不清,又找来放大镜,伏在书房的圆桌上一句一句地阅读起来。他一边看,一边做记号、批语。这篇5000字的文章,他竟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看完。他写出三张纸的修改意见后不久,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住进了医院……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巴金的处女作《灭亡》和丁玲的处女作《梦珂》都是叶老从来稿中发现,认真编改后发表在当时他主编的《小说月报》上的。叶老对他们作品都认真地提出意见,连错别字都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不要再写错了。丁玲曾说:“叶老是我熟识的前辈中最认真的。”
叶老说:“做什么事都应认真,对人对事都应如此,不可马虎。”逢年过节,或者是叶老过生日,民进机关等单位派人来慰问、祝贺,有时会捎点礼物和纪念品,每次叶老都拒绝了。他说:“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可为什么要花钱买东西呢,公家的钱你们就是这样花的吗?”有人对他说:“这算不了什么,您老不必太认真。”叶老说:“不行,我就是要认这个‘真’,公私一定要分清楚,你们把东西拿走!”
“身心献人民”
叶老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一生敬仰中国共产党,与党风雨同舟,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1982年,《长寿》杂志创刊,请叶老题辞,叶老写下“多活几年,多做些事”,表达了自己垂暮之年的追求。
在叶老生命旅途的最后几年里,病魔使叶老难以工作,但他总是不忘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次表示要为社会多做点工作,给后人多留一点东西。他家门是很少关的,以方便前来求教、走访的客人。事情多得有时连帮助叶老做文字工作的家人都受不了。
——1986年,叶老要来了《周恩来论统一战线》书稿,并申请承担了该书注释的审核工作。他超负荷地工作着,病了,就让家人把书稿带到医院,他在病床上继续审阅、批改、加注,终于完成了这部书注释的审阅工作。这是叶老一生编辑过的成千上万册书刊中的最后一册。
——去年6月,叶老抱病参加了民进全国代表大会,恳请辞去民进中央主席的职务,让身体好的同志接任。会上,他用《礼记·大学》中的两句话“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寄语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的同志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地为人民工作。这是叶老在公开场合中的最后一次发言。
——党的十三大召开后,叶老情绪激动,不顾重病,让家人搀扶着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表示热烈拥护党的十三大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叶老最后一次参加会议……
前不久,《叶圣陶集》前四卷出版,叶老把这部书的10万元稿酬全部捐献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民进中央出版工作委员会合办的“出版者之家”。
2月16日上午8时20分,叶圣陶先生那颗搏击了94个春秋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遵照叶老的遗愿,他的遗体将交给医院解剖研究,这是磊落、无私的叶老向祖国和人民作出的最后奉献,履行了他的诺言:“我的一生都是属于人民的,都是人民给的,我应当把全部身心都交还给人民!”
新华社记者 郑庆东 周立宪


查看完整版本: [-- 道德文章 世之楷模——悼叶圣陶先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