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殷墟博物苑小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3月 -> 殷墟博物苑小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华人 1988-03-30 00:00

殷墟博物苑小记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殷墟博物苑小记
华人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郭沫若1959年秋视察闻名中外的殷墟时留下的诗句。被史学家定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有史迹可考的中华第一古都的安阳殷墟,三千多年前究竟呈何风采?经过史学家、考古学家、古建筑专家、园林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一座旨在恢复三千多年前商都风貌的殷墟博物苑,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
殷墟博物苑占地200余亩,苑内主要建筑有仿殷宫殿两座,科学复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享堂一座。这里景色清幽、古风朴朴,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曾于1987年9月10日在这里举行。
博物苑大门的构建,别具一格,雕满殷代夔龙、猛虎、牛羊和蝉形图案的松木横穿竖插,组成一个甲骨文的“门”字形。大门两边的墙壁上,凸雕着两条栩栩如生的盘龙,门匾“殷墟苑”系周谷城所题。
仿殷大殿依据实地考古发掘,建在殷代大殿的原基址之上,其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长约31米,宽约15米,高约14米,加上3尺高的夯土台基、红黑漆相间刷就的雕满殷商风格的兽形图案的梁柱、宽敞的门户廊沿和铺满茅草的重檐四坡形屋顶,与《周记·考工记》所载“殷人重屋,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相符。
仿殷大殿后面,仿建一座阁楼式宫殿。殿内陈列着有关博物苑筹建过程中的照片百余幅,珍藏着中外各界名人特为博物苑题的字画数百幅。
阁楼式仿殷宫殿的西南方,在甲骨文发掘史上颇负盛名的127甲骨坑赫然在目。1936年6月12日,曾在这个坑内一次发掘出甲骨17096片,数量之多,居历次甲骨文发掘之首。坑内的甲骨文字,详细记载了商王武丁时期各种重大活动情况,是殷王室的重要文献记录。由于在甲骨旁发掘出一具当年的看守老者的骨架,故被考古家测定127甲骨坑为一商朝档案库,又为史学家考定为中国第一档案库。
为了使国内外游人对商都的布局和规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博物苑的设计和建设者们借鉴国外保护遗址的经验,用鹅卵石和花卉依考古发掘基址建造了大量的遗址标志。游人观之,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殷商宫殿的规模和布局。
科学复原的妇好享堂,座落在博物苑的西南隅。史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夫人之一,她胸有韬略,腹藏良谋,文武双全。妇好享堂长约10米,宽约9米,高约7米,由高而坚实的夯土台基、雕有殷代图案和铺满麦秸秆的重檐四坡形堂顶组成。远远望去,仿佛当今的重檐四角亭。
博物苑内的仿殷马车,构造古朴而精美,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供游人乘坐。博物苑内的交通脉为盖板式仿殷马车跑道,初步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也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兼有研究、游览两种功能,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炉的新型的古遗址博物苑。郭沫若生前希望在殷墟建立世界东方历史博物馆的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查看完整版本: [-- 殷墟博物苑小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