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树立人民的新闻观”——与政协委员安岗的行车谈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3月 -> “树立人民的新闻观”——与政协委员安岗的行车谈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魏亚南 1988-03-31 00:00

“树立人民的新闻观”——与政协委员安岗的行车谈话

第2版(要闻)
专栏:

“树立人民的新闻观”
——与政协委员安岗的行车谈话
本报记者 魏亚南
30日下午,政协大会发言。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只见一个人进了会场,很快又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政协委员、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安岗。我便奇怪地上前问道:“您怎么刚来就要走呢?”回答:“有发言稿,领回去看就行了。这传统的会议形式也该改一改了。”我决定顺路搭车,采访这位老新闻工作者。
一上车,安岗就打开了话匣子:“人民日报这次两会报道搞得不错。如果我们的报纸平时也能像开会这样,反映人民的意见,为老百姓讲话就好了!现在都提舆论监督,对报纸、电视、广播寄予很大希望,新闻不改革不行了。”他虽已年过花甲,仍然像从前那样,思想活跃,快言快语。
“您看新闻应当怎样改革呢?”我问。
回答:“我看中心问题是把人民摆到什么位置。舆论监督绝不是报纸的监督、编辑的监督、记者的监督,而是人民的监督。报纸的编辑、记者必须反映人民的命运、呼声、利益,这就是舆论。舆论,不是记者的舆论,而是人民的舆论;新闻自由,也不是新闻界的自由,而是人民通过舆论工具发表意见的权利。否则,就颠倒了本末关系。”
车到王府井人民日报社旧址。安岗忆起了当年人民日报的往事。他说,人民日报的名字是周总理起的,毛主席题的。当时,周总理说:“报纸应是人民的报纸,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办人民的报纸。不能成为一党之报。”
安岗说:“若从那时算起,党报和人民的关系已明确了40年。可我觉得一直没有真正解决好,我自己就犯过许多错误。刚解放时,我把一条周总理参加会议的消息放到头条,觉得是应该的。没想到第二天就受到了总理的批评,说不应该把他放到不适当的位置,应该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活动放在头版头条。以后,我还登过一篇农民感谢共产党的来信。毛主席、刘少奇都提出了批评。说马列主义不提倡感恩戴德,没有人民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党是离不开人民的。那教育深刻啊!没料到后来
‘文革’的报纸竟变成了反革命的报纸,不要人民,只要‘梁效’,而且把人民当作牛鬼蛇神
‘横扫’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好了,为改革呐喊助威,基本上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您看,报纸怎样才能正确地对待人民的问题呢?”我又提出了个问题。
“我看关键是总编辑脑袋里有没有人民,能不能反映老百姓的意见,是否善于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脑袋里没有人民,反过来就会向人民发号施令。过去报上‘必须’、‘要’、‘应该’或‘众所周知’等字眼,随处可见,总编辑倒是可以保证‘安全’,不犯错误的,但不给老百姓说话,不为人民谋利益,就办不出好报纸,哪里还谈得上舆论监督。”
说到这里,他冲着我说:“你们记者更要深入实际,接近群众,不能光泡在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上。大兴安岭火灾报道得好,打了个反官僚主义的大胜仗,当记者的就应当这样!报纸要行使舆论监督,就要不怕得罪官僚主义。你们报道火灾受到了表扬,而不是处分嘛,说明形势不一样了,记者会越来越大有作为的。”
路上,红灯亮了,车停了下来。安岗借题发挥道:“报纸也应有红灯,我不赞成对所有问题都开绿灯,错误的东西怎么能不负责任地刊登呢!当然,哪是错?哪是对?也要用人民利益这个天平加以衡量。”
车到地方了。安岗也做总结似地说:“要改革新闻,发挥报纸舆论监督作用,首先要树立人民的新闻观。”


查看完整版本: [-- “树立人民的新闻观”——与政协委员安岗的行车谈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