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3月 ->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兹九 罗叔章 季洪 1988-03-31 00:00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
——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
沈兹九 罗叔章 季洪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短短几个月内,日本侵略军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大片国土,人民被屠杀,无数家庭、学校毁于炮火,无辜儿童惨遭空前劫难。在敌人的炮火和屠刀下幸存的无数儿童,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力量,经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与各界知名人士发起,于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战火纷飞中抢救培育大量儿童。当时的难童,现在有的已成为艺术家、工程师、教授,有的是各条战线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这是抗日战争中我国妇女界的一大贡献,是中国儿童保育史上的伟大创举。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执行中国共产党创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南京失守,武汉一度成为战时的政治中心,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从南京、上海、北平等地撤退的救国会领导人和文化教育界等社会知名人士也都汇集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妇委分管儿童工作的邓颖超同志和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刘清扬、沈兹九等联络国民党、各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知名的爱国人士184人联名发起、筹备成立。遵循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邓颖超同志请史良、沈兹九、刘清扬三人去见宋美龄,请她出来主持儿童保育工作。在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时,宋美龄出席了会议,被推选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并推选出有国共两党和无党派的社会知名爱国妇女56人任理事,邓颖超同志被推选为常务理事。为争取国内外的多方支持赞助,还聘请了包括国共两党领导人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以及救国会和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沈钧儒、郭沫若、茅盾、老舍、蔡元培、胡适之、陈嘉庚、胡文虎,国际友人与驻华使节史沫特莱、斯诺、司徒雷登等共286位名誉理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最广泛地团结了包括两党领导人、各爱国民主党派、各界知名人士,团结了海外侨胞和国际上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友人与驻华使节,支持赞助我战时儿童保育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次伟大胜利,也是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全国各省市、陕甘宁边区、香港和南洋群岛相继成立了20多个分会,抗战八年中先后建立了53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3万多名难童,还资助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以及捐款人命名的“思克职业学校”,吸收保育生入学,培养各种专业人才。
抢救、保育3万多名难童是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按战时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计算,每个儿童每月保教费5元,年需经费100多万元,战时国民党政府拨给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靠全民抗战的宣传动员,征募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抢救、运送与保育难童。
担任战时儿童保育会宣传委员会主任的沈兹九,运用她主编的《妇女生活》,并通过新闻报道、对内对外广播,接待中外人士参观保育院,拍摄儿童保育院的纪录影片,揭露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和战乱中儿童所蒙受的苦难,介绍我战时儿童保育事业的情况,号召党政军各界爱国同胞、爱国侨胞和国际友人支援我战时儿童保育事业。宋庆龄同志在香港给外国朋友写公开信,呼吁救济中国数以万计的战灾儿童。
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募捐工作很快得到各界人士热烈响应。有认捐儿童保育费的,有捐款、捐物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经济委员会正副主任李德全、郭秀仪积极带头,李德全认捐511名儿童的生活费,郭秀仪认捐442名儿童的生活费,蒋介石、宋美龄每人认捐200名儿童的生活费,史良、邓颖超、刘清扬等以及文化、教育、金融等各界人士以及家庭妇女、老太太、小学生都踊跃捐款。宋庆龄同志在香港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也捐募资金、物资支援儿童保育院。征募工作还得到当时英、美政府救济机构的支持。有一次,美国救济机构捐助了可供两万名儿童各做两套衣服的布匹,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大家就叫这种布为“罗斯福布”。美国友人杜宾思克长期认捐一个保育院的经费(即以后成立的“思克职业学校”)。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捐款,对儿童保育事业是长期而有力的支援。有的人认捐持续到抗战胜利保育院结束。被誉为“伤兵之母”的蒋鉴女士,担任了合江保育院院长,她把家庭积蓄资助儿童保育院,改善儿童生活,她放弃了优裕的家庭生活,与难童同甘共苦,夜以继日,积劳成疾,为儿童保育事业献出了生命。有的保教人员,领得微薄工资,除维持个人最低生活外,还资助有困难的师生,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
到战区去抢救难童,是一项危险而又艰苦的任务,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委员会主任曹孟君,亲自带队去徐州战区抢救难童,适逢徐州被围,她们随军突围,转辗到第五战区,抢运出一批难童。中共长江局妇委邓颖超同志动员组织了一批党员参加保育会工作,分赴各战区抢救难童。除以武汉为中心开展抢救工作外,浙江分会以金华为中心,广东分会以韶关为中心,组织抢救队到战区和沦陷区附近去抢救难童。抢救工作中,得到当地各界爱国人士和军队的有力支援和帮助。
抢救运送到武汉的难童,先进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然后分批输送到各地保育院去。当日寇对武汉大轰炸,战事进逼武汉,战时儿童保育会决定继续进行抢救的同时,又分批将难童撤离武汉,大部分经长江输送入川。为此在湖北宜昌、四川万县、巫山先后设立接运站,在武汉沦陷前,汉口临时保育院共送出28批难童,经宜昌接运站抢运出的共1.5万多名。战时交通运输紧张,运送难童的繁重任务,是由中外航轮(主要是民生公司客轮)支援的,为避敌机轰炸,儿童上下船都在晚间,接运站动员组织当地妇女群众协同保育人员和客轮船员接送孩子上下船。
战争的炮火使孩子们从狭隘的家庭走向新的集体生活,从家庭的附属物地位变成待培养的新中国幼年主人。如何使这些遭受不幸而又有幸的孩子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进行培育,是保育工作者的重大任务和亟待探索的问题。从敌人炮火中抢救出来的孩子,他们出身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年龄与生活习惯不同,有上过小学以至中学的,也有没有上过学的文盲,资质的优劣也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难童,不能择人而教,只能因人而教。战时儿童曾在战火中流浪,身受目睹敌人的凶残,深刻了解抗战的意义,满怀对敌人的仇恨和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热情,具有追求真理与实现真理的向往。为配合他们的需要与学习兴趣,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教育,在一般课本外,从报章杂志上选用与各科有密切联系的,与实际生活和道德修养有关的,适合儿童程度的补充教材,以激发儿童上进心,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并配合儿童关心战争形势的心理增设战争常识课,讲抗战形势、抗战故事与英雄人物小传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战时儿童保育院特别重视劳作教育,培养儿童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改革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旧传统,并以此解决一部分经费困难。劳作课的安排,力求适合儿童的经历与能力,切合儿童生活需要,如运粮、担煤、缝衣做鞋、搬砂、筑路、平操场、采购、帮厨、植树、种花、洗衣被、大扫除等等,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条件,培养劳作的兴趣,改变贱视劳动的心理,做到教学做合一,让儿童在做中学、劳力又劳心,在集体劳动中互助合作,从劳作实践中深切领会到劳动改善生活,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认识到在国难中被侵略战争毁坏的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通过学习生产技术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未来幸福社会的创造者。
儿童保育院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旧传统。如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以自身的经历控诉敌人的暴行,鼓动群众支援抗战;组织小先生队去农村访问,建立流动识字班、农民夜校等。每逢节假日举办游艺大会,接待附近农民群众参加;配合地方上开展反轰炸、防疫等各种宣传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培养成自觉工作的小先生。
战时儿童保育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干扰和破坏。少数保育院的保教人员中混进了一些不良分子,贪污保育生的粮食、药品和衣物,有的对孩子肆意虐待和残害。特别是当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以后,有的保育院儿童生活在警棍鞭笞之下,有的老师被逮捕酷刑致残,有的惨遭杀害,有的保育院被解散。荫蔽工作搞得好的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赵郁仙(君陶)同志,把工作坚持到抗战胜利保育院结束。她留下的坚持教育改革、民主办院、实行教职员工责任制等一整套《工作资料》,总结汇编了她近7年保育工作实践经验与作法,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值得借鉴的宝贵遗产。
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中的产物,今天来纪念它成立50周年,对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有现实意义的。战时儿童保育工作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把儿童培养成追求真理、手脑并用、自觉工作、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是颇有借鉴意义的。追忆那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上万名保教人员艰苦创业培育民族后代的精神风貌,面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纪念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50周年,应继承与发扬战时儿童保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亿万儿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查看完整版本: [--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