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作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3月 ->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作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彭晋璋 1988-03-31 00:00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作法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作法
彭晋璋
日本实施了三十多年的以加工出口为主体的“贸易立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得较大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它适合当时日本国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目前,日本已根据新的情况进入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折时期,但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些基本作法仍有借鉴意义。
5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体制取代了战后初期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统制经济体制,企业重新恢复了活力,对外经济交流也日趋活跃。
鉴于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本国的国情,日本在新的经济体制之下,选择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并且确定了“贸易立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国外廉价资源,发展出口加工贸易,以扩大出口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0多年来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历史证明,“贸易立国”战略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结构性的对外经济不平衡,以至进入80年代以来因贸易顺差激增而造成贸易摩擦加剧的严重局面。目前,日本正处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时期,内需主导型的新战略,正在取代外需主导型的“贸易立国”战略。本文仅介绍一下日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期阶段的基本作法。
第一,建立官民一体、充分发挥企业活力的对外贸易体制。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是统制经济体制,除国营的贸易公司外,民间企业不能从事进出口贸易。1949年12月,日本公布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建立了新的对外贸易体制,民间贸易企业取代官营贸易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尽管当时在对外贸易方面仍有不少限制,但新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能发挥民间企业的活力,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在于能否扩大出口。只有扩大出口,才能获得外汇,进口资源、技术和设备,最终促进经济发展。1954年,日本政府为了与民间各界共商扩大出口大计,审议有关对策,成立了由内阁总理大臣任主席的“出口会议”,其成员包括有关省厅的大臣、中央银行及输出入银行的行长、产业界代表、学者等,下设12个分行业的出口会议和许多按商品组成的专业小组。这是一个官民一体、促进出口的最高会议,它为审议出口对策、扩大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建立和完善为出口服务的各种制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初期阶段,日本政府为了给民间企业创造扩大出口的良好环境,相继以立法等形式建立或完善了许多有关制度。例如,成立了为外贸服务的专业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建立了优待出口企业的外汇抵押贷款制度、出口前信贷期票制度。为了分担出口企业的风险,建立了出口保险制度。为了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建立了出口振兴税制,1953年先后建立了出口所得税扣除制度、取消出口合同准备金制度、海外分支机构用资产的特别折旧制度等。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增设了许多租税优惠制度,如海外市场开拓准备金制度、出口交际费的特别措施等。此外,还建立了有利于维护和提高日本出口商品国际声誉的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以及保护出口商品设计专利权的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促进日本的出口方面其作用是很大的。
第三,加强市场调查,重视对外宣传。由于日本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战略,制订了振兴出口的有关优惠政策,民间企业纷纷把经营的重点转移到出口方面来,一度出现了一哄而起、盲目出口的混乱局面。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的信息。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让大贸易公司独自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或派驻外代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另一方面,由政府直接在国内外开设贸易促进机构和贸易办事处,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
为了让国外用户了解日本的商品,日本政府还特别重视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如举办商品展览会、做广告、出刊物等。
第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在50年代,日本的出口商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水产和农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当时日本的主力出口产品是前两类,如食品、纺织品、轻型机械、日用百货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多是中小企业。它们的优势在于,工资低廉、成本较低、灵活机动,竞争力强,但也存在许多弱点,如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率低下、质量不好、供货稳定性差、对国外市场不了解等。日本通产省为了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制订了许多扶植中小企业的对策,如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低利优惠贷款,协助中小企业实行合理化和现代化,协助培训技术和经营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等,不仅对促进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发挥了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又起到了促进日本工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五,多元出口结构与多元出口市场结构相结合。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期,出口商品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水产、农副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也占一定比重。这是一种多元的出口商品结构。由于当时日本的重工业、化学工业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较弱,因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很难打入欧美市场。但由于工资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日本采取了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向欧美市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第六,加强外汇管理,严格限制进口,保护民族工业。在起步阶段,日本首先遇到外汇不足困难。为有效地利用外汇,对外汇管理十分严格。规定企业通过出口获得的全部外汇,必须交政府集中管理,企业在进口时需要的外汇,必须向政府申请,并且要纳入外汇预算的额度之内,实行外汇配额制,一直持续到1964年实行贸易外汇自由化为止。同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还采取高关税的办法,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不许重复引进和大量进口,迫使日本企业采取仿制、消化、改良的方式,实现同类设备或机械的国产化。
第七,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1950年5月,日本公布了外资法,从而为引进外资开辟了道路。但日本对外资的限制比较严格。为了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只有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外资引进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批准。日本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在竞争力尚未达到足以与外国企业相匹敌的程度之前,一般不允许外资进入国内。以后采取了视国内各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步骤对外资开放市场的作法。


查看完整版本: [--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作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