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发挥工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4月 -> 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发挥工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倪志福 1988-04-29 23:00

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发挥工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
  ——发挥工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倪志福
刚刚闭幕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十三大精神,确定了今后五年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任务。实现这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可以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目标十分宏伟,任务十分艰巨。全国职工要继续发扬工人阶级的高度主人翁精神,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应当是我们庆祝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使工会
改革成为紧迫任务,也提供了良好环境
为了更好地团结全国职工,搞好改革和建设,我们面临着工会改革的紧迫任务。我们的工会团结着最广泛的工人阶级群众,应该是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又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政治团体。工会必须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被广大职工真正感到是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动员起广大职工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自觉地进行艰苦奋斗。
一个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信任的工会组织,是党联系本阶级群众的强大纽带,是政府的亲密合作者和坚强后盾,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
工会改革的紧迫性,正在于工会工作的现状,与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职工对工会的希望和要求不相适应。工会的“官办”气息还比较浓厚,行政化倾向还比较明显,造成工会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应该说,我国工会的广大干部和积极分子绝大多数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职工服务的,是愿意为职工说话、办事的,也做出了许许多多为群众称道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得到群众赞扬和尊重的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作了不少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会并没有真正被广大职工看成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自己的组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只讲社会主义利益的一致性,不讲社会主义内部存在着具体利益的矛盾,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利益,被看成是犯了“经济主义”和“工团主义”等等政治错误,在工会历史上曾多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经党中央宣布平反,明确指出中国工会从来不存在“经济主义”、“工团主义”的错误,并多次要求工会要为争取职工的民主权利而奋斗,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要敢于为职工说话、办事。但是无论工会内外,只讲一致性、不讲利益矛盾的“左”的思想,还远未消失,工会干部疑虑颇多,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一些好心的同志也还在提醒工会干部不要重犯
“经济主义”、“工团主义”的错误。二是,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的政治体制,使工会实际上成为党的一个具体工作部门,甚至是政府和行政方面的一个附属机构,很难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但是要求工会听命于厂长,甚至由党政方面任意改组或撤销工会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说明工会与党政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三是,在实践上,我们的工会长期在强调“一致性”、“一元化”的历史条件下工作,逐步形成了行政化的倾向,思想观念、组织体制、工作方式等等离着群众化、民主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如自上而下的号召贯彻多,自下而上的表达维护少;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基层工会的布置要求多,为基层工会指导服务少;根据上级和党政要求开展的活动多,按照群众的要求开展活动少;依靠专职干部多,依靠会员办工会少;工会内部的民主选举、民主生活、民主监督等等也都不很健全,不很充分,缺乏制度保证。应该说,指导思想上强调“一致性”的“左”的影响和政治体制上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是造成工会脱离群众的社会原因,而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则是工会内部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形成工会现状的原因,既看到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改变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工会自身改革的迫切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对工会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也为工会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坚定信心,搞好工会改革,使我们的工会能够吸引和团结广大职工,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组织,在改革和建设的全局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工会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
展社会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
工会改革能不能搞得好,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能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好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三大又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也就是要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共同奋斗。党的十三大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利益日趋多样化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要求工会等各种群众团体,按照各自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能够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上述一系列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工会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表达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建国以来工会的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凡是这两个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时期和地方,工会工作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成效比较明显,工会在群众心目中和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就日益增强。而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忽视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工会不仅脱离群众,而且在国家的全局中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被人们视为可有可无的组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从实质上说,包含了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和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的关系,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切身利益的关系,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职工群众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会就要同时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真正统一起来,认真做好。两者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性质所决定的,都是职工群众的利益,都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要求和愿望,也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因而也都是工会应有的重要社会职能。当然,工会的社会职能,不只是吸引职工参加经济建设和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职能,还有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事业基层单位民主管理的职能,以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职能等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工会的重要社会职能。鉴于长期以来工会工作中“左”的影响,目前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能比较薄弱,不断深入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中正确协调社会利益的任务势必日趋繁重等情况,现在,我们突出强调一下加强工会的维护职能是必要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削弱以至放弃工会的其他重要社会职能。
发展生产力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职工群众长远的根本利益,也是职工群众改善切身生活的现实利益。工会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作为社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因此发展生产力就既是全党全国的共同的中心任务,也是工会组织本身性质所决定的重要职能。不能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全党的共同任务,而工会主要是通过维护职工利益,调动职工积极性,来为这个中心任务服务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于工会正确发挥作用的。正如列宁指出的,“随着历史上发生了最伟大的革命,随着无产阶级把国家政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工会的活动也发生了一个最大的转折。工会成了新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为这个社会的建设者只能是千百万群众”。(《列宁全集》第28卷第404页)我们过去的缺点并不在于工会关心经济建设的全局,也不在于工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加快生产力发展而做的种种努力,而在于没有同维护职工利益真正统一起来,更好地为职工说话、办事,使工会成为只是号召动员职工的组织,而不成其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这是必须纠正的。现在,我们要加强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能,也不能忽视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忽视工会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职责和作用。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当然都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但是,党和国家主要是从全局出发提出任务,制订政策,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而工会的责任则是及时表达职工群众的呼声、建议和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至于企事业单位行政方面和职工群众之间的磨擦和矛盾,则是经常可能发生的,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恰恰需要工会代表职工的具体利益,按照兼顾三者利益的原则,正确地参与处理。社会主义内部这种利益上又统一又矛盾的客观实际,要求工会认真履行维护职能,主动反映职工意见,缓解社会矛盾,才更有利于决策的完善,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企业,办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列宁在强调工会应是新社会的主要建设者的同时,也反复强调不能没有工会来保护组织起来的全体无产阶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他说:“我们现在的国家是这样的:组织起来的全体无产阶级应当保护自己,而我们则应当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同时也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实现这两种保护,都必须通过一种特殊的办法,即把我们的国家措施和我们同我们的工会的协商、‘结合’这两方面配合起来。”(《列宁全集》第40卷第204、205页)列宁的这些重要论述,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能因为党和国家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因而不需要工会来表达和维护职工利益,我们的任务是把这两个方面正确地“结合”起来。
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
的最好结合点是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尤其是企业改革的深化
问题的归结还应该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表达维护职工利益的统一。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寻找和把握住结合点,从当前来说,最好的结合点就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企业改革的深化。如果说在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下,职工利益和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相脱节,需要经过许多折射才能使职工真正理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那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正在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要通过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形式,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群众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劳动,而且是在为自己劳动。企业经营得好,经济效益高,就是为国家多贡献,为企业添后劲,同时也改善了自身的物质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发展经济、办好企业已经不再只是国家的事情和厂长的事情,而首先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关系到自身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发动职工尽主人翁责任,履行主人翁权利,不断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化,努力实现把厂长承包转化为全体职工承包,由厂长承担风险转变为全体职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把厂长的责、权、利变为全体职工的意志。工会在这方面显然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也有十分繁重的工作要做。
我们应该坚决贯彻执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努力做到经营者指挥权威与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职工群众民主管理的权力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确实的保障,职工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收入紧密挂钩,并且通过集体合同等形式把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化、制度化。这样,两者的统一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许多基层工会的实际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只要认真投入深化企业改革的实际工作,不断地推进改革,并且积极协调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以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就既开发了企业活力的源泉,又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当然,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的统一,还可以有许多结合点,我们工会工作的正确与否、成效大小、水平高低,就看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好这种统一,并且决定于我们能否抓住这些结合点,抓住解决或缓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磨擦的结合部,使职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企业活力的源泉不断地开发出来。
改善和加强党对工会的政治领导,
保证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实现
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
工会改革还必须在组织体制上和活动方式上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步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三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原则,逐步理顺工会与党、工会与政府和行政方面的关系。要改善和加强党对工会的政治领导,保证工会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建立工会和政府(行政)之间的平等合作和对话关系,并使之逐步制度化,受国家法律的保障。我们还要用更大的精力改革工会自身的组织制度,转变活动方式,克服“官”气和行政化倾向,实现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上,赢得群众特别是基层职工群众的信任。对于工会自身的这种深刻的改革,广大工会干部应该有极高的自觉性和极大的积极性,应该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否则,即使工会改革的社会条件再好,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仍将步履艰难。
今年10月,将召开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将是一次改革的大会。全国广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对这次大会寄予很大的希望,并且都在为开好这次大会积极地探索工会改革的路子,研究工会改革的各种问题。有党的十三大精神,有不断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有广大工会干部和关心工会工作的广大职工群众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开好这次大会,一定能够把这次大会开成团结广大职工为国家富强、中华振兴而投身改革的大会,也一定能开成工会改革的大会。


查看完整版本: [-- 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发挥工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