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点看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5月 ->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点看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悦 1988-05-29 23:00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点看法

第5版(理论)
专栏: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点看法
李悦
矛盾焦点和关键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和产业结构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的看法,经济活动的效益太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缺口太大是我国产业结构的关键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不是资金缺乏、重工业与农业争夺资金,而是经济活动的效益太低。货币资金实际是物资的符号,当前资金短缺的实质是物资短缺。解决这种短缺的根本出路,主要是靠提高经济效益。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第二步奋斗目标,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矛盾的焦点是经济活动的效益太低。只有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争取年年有所进步,才能逐步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等矛盾”。
第二,我国的重工业和农业均处于不发达阶段,产业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低层次的。因为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工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经济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倍。在农业上,我们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农副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都不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尚不足30%。在工业上,现代化工业只有一部分,落后现代化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仍是大量的。现在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后期的那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发展到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的高级化阶段,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尚处在工业化和现代化中期的起始阶段,正在过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关,补农业课的低层次阶段,还谈不到向产业结构高级化迈进的问题。
第三,我国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缺口很大。经过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的建设和改革,我国产业结构虽有很大改善,农轻重产值比重大体保持在“三、三制”水平,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大体各占一半上下,基本比例关系趋向协调;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缺口还很大,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据有关方面分析,单因电力不足这一项,每年就损失1500亿元工业产值,400亿元纯收入。这也就是说,只要电力不足问题能获得基本解决,每年就可增加400亿元纯收入,增加1500亿元工业产值。
总体战略和主导对策
要解决上述的矛盾和关键问题,必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和对策。鉴于造成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采用的战略和对策也必须是多层次的,不仅要有总体战略,还要有主导对策。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地概括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这就是:实现四化(即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来的战略方针;着重解决包括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保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三条战略措施。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也是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总体战略。
要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还需要有服从总体战略的主导对策。在现阶段,应特别注重解决好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内外向型经济的关系。
近10年来,我们在纠正过去那种只靠国内资源、国内市场,只发展内向型经济的片面倾向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前些时,赵紫阳同志又明确指出,沿海地区一亿多到两亿人口的地区,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预计,随着这项决策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
综观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坚持两者相互结合、各有侧重、明确立足点等原则,在确定定量界限和判断发展趋势上下功夫。
所谓两者相互结合,就是把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相互结合起来,而不能只靠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所谓各有侧重,就是不搞一刀切,有的地区或产业侧重于搞这个方面,另外的地区或产业则侧重发展那个方面。这种不同的侧重都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谓明确立足点,就是不管如何结合和如何侧重,两个方面比较,我们总的立足点都只能放在国内资源、国内市场和内向型经济这个方面。这也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所谓在定量界限上下功夫,就是要规定出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相结合双方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就目前情况看,一般国内这方面所占比重仍占绝对优势。所谓判断发展趋势,就是要对双方的比例关系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所占比重不大;但也应当看到,外向型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应当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二,正确处理三种不同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的三种产业,只是由于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国情国力上的差异,这三种产业各自所占的地位、作用和数量比重不同罢了。但是,就这三种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也有例外,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这样的趋势: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资金密集型产业,再发展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初期比较小,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上升,一直到工业化和现代化后期,仍然保有较大的比重。这也是产业发展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尚处在工业化和现代化中期的起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仍是占优势的主体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还不可能有很大发展,占很大比重。但是,从现在开始,也必须明确提出,在我们重点改造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建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提高其所占比重。
第三,正确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
这里有以下几种对策可供选择:重点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以传统产业为主;两者并举,以新兴产业为主;两者并举,不分主次。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的传统产业,已有相当的基础。1985年底,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7000多亿元,成为振兴经济、实现四化的主体力量和根据地。但是,这个根据地的技术基础已比较老化,其中一部分老化相当严重,急待更新改造。再加之目前我们可供建设的人财物力有限,所以,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重点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继而转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以发展传统产业为主;再转到两者并举,不分主次;最后再转到两者并举,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但是必须明确,不管这种对策如何转换和更替,传统产业仍占主体地位和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密切联系。任何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它所需的人财物力等条件,全靠传统产业来提供。因此,传统产业越发展,力量越雄厚,就越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新兴产业可以用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也必须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总之,两者是相互补充的,谁也离不开谁。那种认为传统产业可以不需要新兴产业的先导作用,或是认为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不依靠传统产业这个基础,都是有害的。因为,传统产业如果不能以新技术加以改造,则整个产业结构将长期处于低层次阶段,不能向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迈进,就会导致各种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会被推迟,甚至还有落空的危险。


查看完整版本: [--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点看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