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柳浪“哀”莺及其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5月 -> 柳浪“哀”莺及其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国良 1988-05-29 23:00

柳浪“哀”莺及其它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柳浪“哀”莺及其它
朱国良
南宋时的御花园,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内,新建了一个“百鸟天堂”。我与文友三五人,兴冲冲地赶去。应该说,整个园林轻柳袅娜,碧浪翻空,莺啼声声,让人刚踏进园门时觉得名副其实地吻合了“柳浪闻莺”这一特定妙趣;但再仔细听听,耳畔只觉一阵阵嗡嗡的哀鸣。为何?因为这“百鸟天堂”的所在,是道道铁丝围着的,虽然比普通鸟笼大千倍万倍,虽然“笼”中有青草、翠柳、艳花,虽然鸟儿在叫在跳,我却觉得叫声中透着挣扎的意味,“啭”这样的字眼套用不了,实在有点像向往青天、渴望湖山而不能的悲鸣。
当然,比起被捕杀的,这里的鸟儿们已算幸运。不过,靠人工的强制来拴住鸟的歌喉,用心良苦,却未必能取得好效果。美在自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才是自由洒脱的美。而关在铁丝网里的鸟儿,叫人一见之下,会想起被顽皮的孩子拴住一条腿而窜跳的燕雀,会想到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说的那种别扭:一家人出去散步,孩子突然抓起油漆大吃起来……。
美的欣赏亦是一种自由境界,是感知、想象、情感诸多心理功能的自由协调的运动。人们走进大自然,总希望寻找一点行云流水、风清月白的东西。莺燕啼啭于柳隙之间,江鱼窜跃于水面之上,兰花在深谷飘发幽香,寒梅在白雪中映炫倩影,所以让人觉得美,是因为可以从中想受到自由的精神愉悦。
而传统的心理,往往想把美禁锢起来,据为己有,殊不知这种行为,本身就表现了对美的亵渎,不但享受不到美,反而将它破坏了。
身囚皇宫,不见天日,“鹦鹉面前不敢言”的宫女,物质条件自是村姑民女所不可比,但失去了自由,所唱的必是哀怨之调。就鸟雀而言,应如清人郑板桥所说的那样:“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要使“鸟知归”,使其产生“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诗情画意,就必须创造一个它们乐于生存和眷恋的条件。在这方面,搞好绿化和环境保护,自觉养成一种爱鸟护鸟的行动,让“天高任鸟飞”,那才赏心悦目呵!


查看完整版本: [-- 柳浪“哀”莺及其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