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敦煌艺术家与油画家常书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8月 -> 敦煌艺术家与油画家常书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左尧 1988-08-30 23:00

敦煌艺术家与油画家常书鸿

第8版(副刊)
专栏:

敦煌艺术家与油画家常书鸿
沈左尧
常书鸿油画展览于8月25日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常先生各时期的油画代表作及部分临摹敦煌壁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并列,引人瞩目。
热爱敦煌艺术,临摹敦煌壁画的画家不少,最著名的有张大千、谢稚柳、潘絜兹诸先生,他们都是国画家,只有常书鸿先生是油画家。似乎是偶然却并非偶然。
书鸿先生诞生于本世纪初,青年时期正值西方艺术大量传入我国。当时常先生醉心于西洋油画,觉得那是最高的艺术。他勤奋学画,考取浙江省公费留学赴法国深造。先里昂,后巴黎,在高等美术学院从师当代新古典主义油画大师劳朗斯,专事古典主义油画创作。他的作品在法国多次获得金质奖、银质奖和荣誉奖;并被巴黎现代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里昂市美术馆等收藏,陈列。十年熏陶,直入堂奥,常书鸿成为巴黎一些艺术沙龙的佼佼者。本来他可以在那里发展其辉煌的前程。
然而,1936年在巴黎一个偶然的场合,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册《敦煌图象》及中国唐、宋时代的绢画,那是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敦煌石窟艺术,其内容之丰富、线条之刚健、色彩之浓烈、想象之奇伟、气势之宏阔,令人惊心动魄,拍案叫绝。这与自己为之倾倒,悉心研究的欧洲文艺复兴艺术相比,其艺术成就与价值实有过之无不及。这引起他的心灵震颤,祖国竟有如此璀璨的艺术宝藏,自己不远万里来到西方无异缘木求鱼。当他得知这批稀世之珍是被伯希和从敦煌盗走时,不禁满腔激愤,强烈的民族意识驱使他遄返故国,许下了捍卫敦煌艺术宝库的宏愿。
1942年,他衔命来到河西走廊玉门关内的敦煌,进驻三危山下莫高窟,担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繁华盖世的巴黎与这里荒凉寥廓的戈壁滩相比,何啻天壤!当书鸿先生在谛视千佛洞内《王子舍身饲虎》佛教壁画时,默默自勉:王子能为一个信念而捐躯,难道我不能为保护祖国艺术宝藏而牺牲一切!那时他住的是简陋村舍,吃的是醋拌面条,出门冒漫天风沙,行路靠旱舟骆驼。他率领学生和工匠开始浩繁的工程:扒开流沙封没的洞门,改建支离破碎的通道,清扫污垢堵塞的石窟;整理、清点、修复历代雕塑及多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同时潜心研究、临摹,编著各种专集。整整四十春秋,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敦煌事业。
先生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油画创作与临摹敦煌壁画是他艺术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油画的要素是色与面,而敦煌壁画则由色与线组成,技法虽异而造型相同,以油画的造型基础应用于临摹壁画好比顺水行舟,一泻千里。然而他并不把两者糅合在一起而是泾渭分明。油画是作为画家个人的癖爱,而研究敦煌艺术则被视之为崇高事业,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彩凤双翼,翱翔自如,这正是常书鸿先生的艺术特色。
作为敦煌艺术专家,近年常先生偕夫人李承仙女士应日本国之邀,多次东渡考察,二人合作为奈良法隆寺绘制大幅飞天壁画。该寺初建于六世纪,寺内金堂壁画绘制年代相当于我国唐初,其中飞天与敦煌飞天酷似,仅服饰略异,可惜于1949年临摹时不慎失火焚毁。这次请常先生作的壁画共16幅,安装在法隆寺“西园院”客殿中,分四面墙,一面按画幅大小,每幅有敦煌式飞天与法隆寺式飞天各一对至六对不等;下方为中国、日本景观,如三危山(千佛洞)与富士山,敦煌塔与法隆寺塔等。另一面墙为敦煌伎乐,有“反弹琵琶”等。这批画的构图、色彩皆具新意,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附图片)
画家常书鸿


查看完整版本: [-- 敦煌艺术家与油画家常书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