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活的折光 深远的追求——评《无名高地》〔2〕和《交响乐世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09月 -> 生活的折光 深远的追求——评《无名高地》〔2〕和《交响乐世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弦 1988-09-29 00:00

生活的折光 深远的追求——评《无名高地》〔2〕和《交响乐世界》

第8版(副刊)
专栏:

  生活的折光 深远的追求
——评《无名高地》〔2〕和《交响乐世界》
  张弦
随着近几年通俗音乐新的创作群体的崛起,苏越的名字已为人们所熟悉。《血染的风采》之后,他又有《黄土高坡》等佳作问世,乐思源源不竭。《无名高地》〔2〕,(又名《苏越作品专辑》);收录了苏越的十一首歌曲,展示了作曲家的才华。
《无名高地》〔2〕表现了一种总体的精神和气韵。大联唱《国魂》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音乐深沉、博大,倾诉了对祖国的一片痴情。《黄土高坡》是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西北人的纯朴、粗犷、坦荡的性格跃然歌中,使听众吁叹和思索。苏越撷取了西北高原上古朴、苍劲的民歌素材,成功地与摇滚节奏相融合,亲切、新颖而又独特。
这盒磁带也可看作是现实生活的折光。年轻人情感丰富、敏感,对生活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能不断探求人生的价值。磁带中的很多歌曲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当代青年的心态。如对故乡的怀恋(《梦回故乡》);对童年的回忆(《寻路》);爱的期待(《真诚的爱》、《漫长的故乡路》);失恋的惆怅(《不是你的错》);对历史的严峻思考(《圆明园》)。
《梦回故乡》汲取了西北民歌的音调柔美、深情,富于韵味;《寻路》则纯洁、真挚;《圆明园》以二胡的支声部衬托主旋律,绵绵情愫,令人遐思不已。
词作者甲丁、陈哲以敏锐的感觉和相当的功力,将亘古不变的主题——爱与恨赋予深刻的含意。苏越的作曲技法圆熟、考究,构思上乘,而歌手王虹、王迪、胡月、孙国庆、刘欢、屠洪刚的歌唱,特色鲜明,风格浓郁。
听后感到不尽人意之处的是,磁带中有些歌曲似曾相识,旋律的走向形成老套,似乎总在一种情调中来回盘旋,突破的地方稀少。
交响乐以其庞大的结构、丰富的音响、深刻的内涵,成为音乐的一种高层的表现形式。对于许多音乐爱好者来说,交响乐似乎可望而不可及。近年来,有不少音乐家奔走于基层,向群众介绍交响乐。在这种形势下,《交响乐世界》(Ⅰ)、(Ⅱ)便应运而生了。
音响和解说相结合的《交响乐世界》共有四册,每册存有四盒磁带,并附一册书,现已出版前两册。从交响乐最基本的结构开始,分别讲解交响乐的每个乐章的结构和曲式。之后,再逐一回答了群众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并先后介绍了海顿、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交响乐大师的代表作。
编著者薛金炎以严谨的态度、精粹的选材、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听众步入交响乐艺术的长廊。《交响乐世界》以解说和音响相互补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这套教材的系列化和完整性的优点,体现了作者的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套教材的价值是值得推崇的,一定会受到音乐爱好者的欢迎。此外,编辑和出版者能够不顾及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把目光放在对民族未来的文化素质的建设上,花重金出版这样的磁带,这在目前的环境中也是极为可贵的。
但是,感到遗憾的是磁带讲解过多。作者用心良苦,总想多给予听者以启示。但讲得多了,特别是把所谓的“内容”告诉听众,应该说是欠明智的。须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束缚了听众的思维和想象力,影响了对音乐的理解。再者,解说时,音乐作为背景,音量小些无可非议,但音乐独立存在时,音量就太小了,交响乐的宏伟就无从表现了。据说,《交响乐世界》的后两册将深入细致地介绍舒伯特、柏辽兹、舒曼、李斯特、柴科夫斯基、马勒、西贝柳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作品,我希望在这两册中解说和音乐欣赏的比例关系能有所调整。
比较优秀的封面设计可推《无名高地》〔2〕了。它的文字的总体色彩和构成显得协调大方,尤其是封底选用的照片(帽子罩住双眼的女人头像)很有趣味——多少复杂的情感,就在那双没有露出的明眸里闪现。(附图片)
  《无名高地》〔2〕封底
   设计:王彦军 张锡堃


查看完整版本: [-- 生活的折光 深远的追求——评《无名高地》〔2〕和《交响乐世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