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记武警部队“模范共产党员”刘家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0月 -> 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记武警部队“模范共产党员”刘家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杰 1988-10-31 00:00

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记武警部队“模范共产党员”刘家友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
  ——记武警部队“模范共产党员”刘家友
  本报记者 李杰
刘家友是河南省武警总队信阳地区支队的志愿兵。他的职业、经历乃至相貌都同他的岗位一样普普通通。然而,他的名字、事迹却在大别山区广为传诵。一
1974年,刘家友从湖北省一个农家小院,来到河南省新县武警中队,当上了普通一兵。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由于山多地少,解放几十年了还不富裕。
在炊事班做饭的刘家友,看到战友们每天吃饭啃咸菜疙瘩,主动向指导员提出养鸡、喂猪、种菜的建议,得到了支持。从此他除了做饭、养猪、喂鸡外,剩下的时间就掂着镢头挖石垦荒。一年多,他开了三亩半荒地,种上了茄子、豆角、白菜、萝卜等二十多种蔬菜。
两年过去了,中队不仅没有买过一分钱青菜,吃不完的还优惠卖给老红军和公安干警,每年收入五六百元。刘家友在这个中队9年,中队一直是农副业最好的单位。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倾斜了,标准模糊了,感到无私奉献精神过时了。刘家友却始终如一。
1985年,支队组建农场,场长人选三易其人,最后落到了刘家友身上。名为农场,实际上只有50多亩水田和山脚下一些荒地,几间破房、两头水牛,十几个干部战士几乎是白手起家。刘家友还是不知疲倦地干。
支队党委根据刘家友的表现,决定给他由志愿兵转为干部,表格报到总队,正好下发停止转干的通知。对这件事,刘家友没有过多的考虑。他带领战士办起养猪场,开了6个鱼塘。天冷了,他在鱼塘盖起了一间简陋的小屋,一住就是两年,直到病危被送进医院。
刘家友付出的太多了,也太累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使农场三年变了样:盖房15间,每年收稻谷3万多斤,鱼塘可收入8000多元。他终于累出了病,经常便血、腹部疼痛难忍。战友们硬逼着他到医院检查,路上他连车带人摔倒在路旁。附近农民发现后,才把他送进了医院。然而已经晚了。检查结果:直肠癌晚期。医生动手术时感动地说:病严重到这种程度还坚持工作,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二
刘家友有过各种权,管过钱,管过物,也管过人。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搞歪门邪道、为个人编织关系网的本钱。而刘家友则一个心眼想着让手中的权力为部队建设服务。
他当炊事班长、代理司务长六年,开支没有一笔是不合理的。一次上级派人来检查帐目,炊事员说领导想让改善一下伙食,他瞪了一眼说:“原来吃啥还吃啥!”
坚持原则,往往会遇到面子的难题,尤其是对自己的领导。怎么办?刘家友采取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办法。
一次,原政治处主任给他5元钱和一条麻袋,要买稻谷喂鸡。刘家友知道言外之意,但还是按农场售价,称了二十九斤八两捎到了政治处办公室。
对顶头上司,也是如此。一次,原后勤处长要到领导机关办事,让他准备10斤鸭蛋。他问:按多少钱一斤?处长说:“你看着办吧。”刘家友非让说出个准确价格不可。急得处长发火不要了。三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人把富有做为共产党员廉洁的前提。刘家友对此颇不以为然。善良的父母曾以“家庭富有”之意给他取名,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富有过。近十年来,他家两度失火,哥哥又不幸被水淹亡。年近古稀的两位老人经受不住打击,一个耳聋眼瞎,一个常年患病卧床。儿子生下来就患先天性软骨病,又经常住院。1985年与弟弟分家后,刘家友东借西挪1000多元,盖了三间夏不防晒、冬不保暖的房子。盖房和给老人、孩子看病,使刘家友背上了近2000元的债务。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没有接受过救济,没有借过公款,更没有占过公家一点便宜。
为了还债,他的工资每月只留几元钱零用,其余都寄家里。妻子来队三次,他虽然管后勤,没开过一次小灶。按规定,每年妻子不来部队探亲,应报销一趟车船费,可他一次也没有报过。
他当农场场长,买化肥很便利。支队规定家在农村的干部、志愿兵可买四袋平价化肥。家里种麦前,妻子没钱买化肥,写信请他探家时带几袋,可他一次也没有带过。妻子问原因,他说:“农场也急需化肥,咋能跟公家争。”
9月30日,河南武警总队党委作出开展向刘家友学习活动的决定。10月9日,刘家友病逝。10月11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追授刘家友“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他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记武警部队“模范共产党员”刘家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