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设防的敦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0月 -> 不设防的敦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玲春 1988-10-31 00:00

不设防的敦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一角

  质朴而一无遮拦的敦煌敞开着大门和敦厚的心地,这纯真诚然可赞,但令人有些隐忧——
  不设防的敦煌
古城敦煌的街上有几棵梨树。果实压在了枝头,正是秋收的时候。白天和夜晚都有行人从这里走过,而满满的一树果实,却纹丝儿未动。
挂在枝丫上的小牌上写着:“请您自觉爱护果木”,也有警告的语言:“攀摘果木,罚款5元”。但是“看秋”的人说,这后一项自订的“法规”迄今没有执行过。偶尔有骑车的青年伸手来个不劳而获,训他几句,他知错,也便作罢了。
这小小的城市,似乎是少有关卡的。
敦煌的业余歌手在争夺“飞天杯”。近500人自发地在大柳树下围成了半圆。赛到中途,突然灯灭。黑暗中只听得一声声轻轻的叹息。足等了15分钟,没有座位的观众席依旧齐齐整整。终场已是午夜12点半,人群从两扇小门鱼贯而出,不见拥挤,也不闻嘈杂声。事后我们感慨地向市委书记说起,当场似乎没有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他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
还有桩不起眼的事,在大城市人看来近乎是“奇迹”了。许多出售昂贵物品的店铺多半是开架的,夜光杯、玉器、首饰、锦缎,由你任意挑选、鉴赏。一间80平方米的店堂,只见两位服务人员悠然地接待着顾客。走进一家、两家都不例外。有否失窃过呢?答说开张两年,有那么一次。为了便利顾客,他们并不因此而改变初衷。
这乡风、民情是都市的尘嚣中难以领略的。在偏远的内陆、沙漠里一块小小绿地上,还留存着古朴与淳厚。质朴而一无遮拦的敦煌敞开着大门和未曾被污染的心地,他们信赖自己,也信赖他人。在为她的纯正唱出由衷赞歌的同时,是否也要悄悄地说一声:警惕!当然,那不仅仅是为了放在货架上的玉器,更不是只对着封闭而又开放的小城。
还听得一则故事:电影《敦煌》在这里拍摄。日本方面用200万人民币搭起一座占地万余平方米的
“城”。事前协议,电影完成后把这座集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布景城赠送给敦煌。未料事有变卦,当拍摄大火攻城的场面时,日方有人竟让火势蔓延,眼看所有建筑物将付之一炬,在紧要时刻,一位敦煌人站出来了。他叫魏育侃,市文化局长。他说:“你们可以烧,但附加一条,必须把留下的砖瓦尘土、灰烬残骸,一并运回日本国土去,此地不予处理。”对方无奈,于是留下了如今供观赏的电影城。
开启的城门口当设立起自己的“岗哨”。西北古道上,豪放、真诚交织着中国世袭至今的过于自尊和轻信,缩写出一个曾经封闭的穷白大国的形象。去弘扬中华的文明传统美德,丢弃落后和愚钝,也学习、改造,以适应旋转的世界在变异的风潮。
新华社记者 郭玲春


查看完整版本: [-- 不设防的敦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