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浙江村”主客户的生育观——北京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新课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1月 -> “浙江村”主客户的生育观——北京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新课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谢联辉 1988-11-30 00:00

“浙江村”主客户的生育观——北京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新课题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浙江村”主客户的生育观
——北京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新课题
本报记者 谢联辉
北京火车站候车室里,四五个娃娃围着一个30岁左右的农村大嫂;住在弹棉花临时工棚里的那位女主人,去年来京时手里牵一个,怀里抱一个,今年肚子又鼓起来了……
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家喻户晓,为什么她们还要多生、超生?
记者最近采访了住在京郊南苑乡果园村的外地人。
两种不同的奖惩办法
暂住果园村的外地进京务工经商人员有1000人左右,其中90%是浙江省乐清县前来从事服装加工业的。因为浙江人多于当地人,大家管这里叫“浙江村”。
近几年,村办企业迅速发展的果园村比较富。村长说,一个劳力年收入可达两三千元,如加上每月出租房屋收入200元左右,日子就更好过。
农村商品经济起步较早的乐清县也比较富。难怪来京的乐清人都说:“我们家乡的致富程度同这里差不多。”
两地富裕农民遇到同样的难题——人多地少。果园村1000多人只有400亩菜地,人均不到4分地;乐清县人均田土也只有半亩左右。他们都意识到有计划安排社会生产和人口发展的重要性,都在用理智克服富裕后多生多育的欲望。
以集体生产为主的果园村,通过制订乡规民约抓计划生育,规定: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没有特殊情况不经批准,超计划生育要动员做节育手术,还要罚款,夫妇双方都要把每月的40%收入交村里,连续罚14年。实行规定这么多年,全村只有二三户没按规定生了第二胎,而且一直在认罚。
以个体承包为主的乐清县,在鼓励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积极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并规定:只有一个女孩的夫妇经申请批准可以有间隔地生第二胎。如果没按规定超生要罚款,多生一个孩子罚500元至1000元。
乐清人说得坦率:这项规定在老家执行是严格的,个别村还专门派人到北京来收超生子女费,动员做节育手术。不过人到外地来务工,家乡就很难管了。我们到处流动,想避孕也领不到避孕工具,谁还管那么多,多生超生了,家乡也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过是多罚几个钱。
两种不同的生育心态
在“浙江村”的乐清人,有生四五个女儿的,有生了男孩还不“收兵”的,多生、超生现象严重。
他们为什么非要生男孩,为什么生了男孩的还要再生?
有人说,我们那里的农民是没有“退休金”的,女儿再多也是要嫁出去的。没有男孩,人老了没有依靠,变成“五保户”,被人瞧不起!
也有人说,多生几个儿子,在农村可不一样。要是有五个儿子,邻居都得怕三分,老俩口走起路来都神气。
还有人分析,生孩子多,大的可以带小的,生活负担增加不大。女孩到十二三岁既可带弟妹,还可上缝纫机做衣服,一天能给父母赚不少钱。
把同样的问题提给果园人,回答则不一样。
他们说,我们村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少。过去,大家“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也很严重;现在,都只准生一个,不生男的就生女的,也就不在乎了。大家生活富裕了,也有很多人想生第二胎,即使罚一万元生一个也行,但一想到全国人口这么多,村里的地这样少,这个念头便自觉打消了。
谈到独女户问题,他们说,60岁以上的老人在我们这里,不分男女,每月都有40元的生活补贴,身体好的还可以安排到村办企业看个门、守个仓库,一个月也能搞到百拾块钱,生活足够了。再说,女儿虽然嫁出去了,可大家都觉得女儿比儿子更懂得照顾父母,并不感到生女儿有什么不好。
有些浙江人对女孩态度,让人感到不平。果园村人说,他们的男孩子就像小“皇上”,可随意打姐姐、打妹妹;吃东西也得先吃,剩下的才给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女孩受欺侮还不算,还得做活,八九岁的女孩就得学做家务,十二三岁就进技术训练班学缝纫。你看那些女孩的缝纫机踩得多好!看见这些能干的女孩是眼馋,但我们还是愿意自己孩子多读点书。
两种不同的生育观念
乐清人听到果园人的生育奖惩办法,吓得吐了吐舌头,认为不可思议。其实,把果园、乐清的奖惩办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果园的不是厉害,而是合理。他们参照国家对城市职工计划生育户连续奖励14年的措施,根据农村的特点,订出对多生、超生户罚款14年的规定。奖励和处罚都是实现计划生育的手段,为什么只准用奖励办法,就不可用处罚的办法呢。再说果园人的规定,实质是采取降低多生、超生户生活水平的办法,并不是让他们生活不下去。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出生率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子女抚养费用高,多生了就会降低生活水平。果园人也只是利用了人们怕降低生活水平的心理。而乐清计划生育奖惩办法的弊病较多。在一个县里,每家生活水平不一,生活困难的受罚承受不了,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多生了也奈何不得;生活富裕的受罚后不在乎,反而使多生、超生“合法”化。
果园人听到乐清人的生育心态,摇摇头,也认为不可理解。社会在前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都在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习惯都在变化。奇怪的是,商品意识比较强、经济比较富的乐清人,却在新时期背着一个沉重的、传统的人口包袱。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封建宗族思想正在淡化,高出全国平均收入好几倍的乐清务工经商人员,完全可以通过集体公益事业或社会保险业解决“老有所养”问题,而摆脱那些陋习的束缚。
反映在果园人和乐清人身上的两种生育观,给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怎样管理流动人口的生育?怎样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制度?怎样才能使广大农民从落后的传统思想中解脱出来?
(附图片)
超生游击队 石松涛(原载《讽刺与幽默》)


查看完整版本: [-- “浙江村”主客户的生育观——北京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新课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