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社会主义改革前程广阔——访南斯拉夫、匈牙利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1月 -> 社会主义改革前程广阔——访南斯拉夫、匈牙利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国新闻代表团 1988-11-30 00:00

社会主义改革前程广阔——访南斯拉夫、匈牙利纪实

第6版(国际)
专栏:

社会主义改革前程广阔
——访南斯拉夫、匈牙利纪实
中国新闻代表团
深秋时节的多瑙河两岸,满山遍野的枫树林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红得令人心醉。
应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记者协会的邀请,中国新闻代表团最近访问了多瑙河流域的这两个美丽的国家。短短10多天的时间里,在与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以及新闻界、经济界、理论界人士的交谈中,在走访一些报刊编辑部、工厂、商店、学校、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南、匈两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改革的浪潮犹如多瑙河水,不可阻挡,滚滚向前。
多彩的商品世界富裕的小康生活
当黄昏来临的时候,漫步在贝尔格莱德或布达佩斯繁华的街头,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开放的商品世界。耀眼夺目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在布置得相当漂亮、讲究的商店里,人们从容地选购着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商品。
南、匈两国是欧洲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20多年来,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比较富裕的小康生活,现在,城市或农村大多数家庭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普通公民都有到国外度假的机会和条件。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产疲软、通货膨胀,人们的收入低于物价的上升,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许多人对此深表忧虑和不安,牢骚有之,怨气有之。可是,在我们广泛接触的众多朋友中,并未听到悲观消极的结论。正如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治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卡纳利斯告诉我们:“当今的经济问题,绝不是改革改出来的”,而是由于复杂的因素。然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是的,无论在南共联盟总部大厦的会客厅里,在匈牙利豪华饭店的餐桌上,在巴特林·捷尔吉记者学校校长办公室里,还是在与出租汽车司机随意的对话中,最热门的话题仍然是改革。人们在紧张地思考,大胆地探索,这是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危机感,紧迫感,化压力为巨大的动力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匈牙利古老而又年轻的久尔城,参观以生产拉鲍牌大型载重汽车而远近闻名的车辆机械厂,主人介绍说,中国领导人赵紫阳、李鹏、乔石都访问过他们的工厂。这个工厂高质量的产品为匈牙利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去年,他们向国家上缴了48亿福林的利税。但是,据匈牙利同志说,全国50多家大型国营企业,像拉鲍厂这样盈利的是极少数,大多亏损严重。这个国家目前背着100多亿美元高额外债的沉重包袱,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未能改变,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许多企业缺乏活力。人们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决心进一步突破陈旧的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模式,在所有制多元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上找出路,求发展。我们看到,布达佩斯市中心一栋新建的大楼正在加紧施工,这便是明年就要开张营业的股票交易中心,企业股份制的步伐也加快了。他们努力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以及国外的资金,投入效益高、前景好的企业,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体制。
在南斯拉夫,正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以实行他们所说的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现实经济”,国家将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更多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的商品,强迫国内企业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投入激烈的竞争。南、匈两国都在积极地制订和完善一系列法规,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合资企业、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少厂长、经理、学者和党政干部感慨颇深地对我们说:如果不加快改革进程,那么,就根本谈不上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是能否保持差距,能否在欧洲有立足之地的问题了。我们相信,随着危机感、紧迫感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动力,使两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迎来一个经济繁荣的可喜的新局面。
(待续)


查看完整版本: [-- 社会主义改革前程广阔——访南斯拉夫、匈牙利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