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何阿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2月 -> 何阿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邹荻帆 1988-12-30 00:00

何阿姨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何阿姨邹荻帆
何阿姨是某文艺团体搞行政杂务的干部,年龄四十出头,身材不胖不瘦,也注意修饰打扮,有点“明星”劲头。往日在单位除占点小便宜,譬如多领点纸张文具,多领点肥皂之类,还算是“基本守法户”。业余时间给人抄点稿,千字三毛,也能每月挣上四五十块外快。现在不行了,到处都有静电复印,两三千字花三毛多钱就是一张。好在是开放的年代,她交游广、门路多,时不时拿些香港牛仔裤,电子表,外地羽绒衣,外国三五、万宝路香烟到单位推销,说是她的朋友用不上,托她转让。谁都知道这准有利可图。她自己也笑口常开说:“开放搞活嘛,自己手头就得搞活一点……”这以后搞活的项目更多了一些,东西也更高级了一些,诸如东芝洗衣机、亚马哈摩托车、西德遥控彩电、双开门电冰箱……从此三天两头都不到单位上班,来了就忙着打电话、接电话,似乎是来找一个免费公用电话,尽忙她的私事。这以后更邪虎,满口都是谈丰田、蓝鸟、皇冠、奔驰小汽车。单位领导刚委婉劝告几句,她马上顶了回去:“现在开放搞活,人才自由流动,我要求停薪留职。”从此,她不来单位了,偶然来时都坐了出租小轿车,穿着皮大衣抹着胭脂口红,雍容华贵,俨然一个贵妇人。
不久,她又沉重叹气,批评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卡得死,限得严,个体单干简直不能充分发挥才智。幸好,她活跃于“自由市场”期间,认识了一位年轻的美籍华人,是美国公司驻京的一个职员。她把自己19岁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位职员回国,她名正言顺到美国去探了亲。回来后,开口闭口都离不了美国,“那才是生活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不要过一点花好月圆的日子,嗨……”她做梦也想再到美国去,再也不提复职了。据说,如果她是孤寡一人,美国移民局是可以照顾的,投奔直系亲属女儿嘛,可她还有丈夫,条件不够。她终于想出妙计,跟老伴合计办假离婚,貌离神合。只要双方表示“同意离婚”,领离婚证书,比领结婚证书还容易。实际上两人还同住一间房,在一个锅子里吃饭。
离婚书拿在手上后,在等待批准赴美探亲的当儿,她又认识了一个住在高级宾馆名尤素福的西亚某国家外宾,年约四十岁,据说是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还有七八个跨国子公司。她这些年也学了一点英语,连讲带做手势,很快就谈得情投意合了。这位外国人出手不凡,送一个彩电给她,开的支票就是四百五十美元。多次乘了出租小车来接她,甚至深夜不回来。丈夫气愤已极,大吵大闹,甚至要到派出所去,可哑巴吃黄连。她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早离婚了,谁管得了谁!”
她的外国朋友决定下星期回国,说明等他回国安排好以后,就接她去,并给了她一张五百元的美金支票。她欣喜不尽,顿觉自己真地年轻了好多,飘飘然到中国银行去兑款。等了二十分钟,还没兑上现金,忍不住批评银行的作风:“我在美国纽约银行,兑款只要……”这时两位女民警走了上来,给她看了拘留证,她愣住了,双手给锁住了。
原来那位外国“经理”是个盗窃犯,护照是假的,支票也都是旁人挂失了的。她急得要发疯,让法庭找她的丈夫,她丈夫说:“我们早离婚了,谁管得了谁!”
(作者单位:《诗刊》编辑部)


查看完整版本: [-- 何阿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