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憧憬着那片红高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8年12月 -> 他憧憬着那片红高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石一宁 1988-12-30 00:00

他憧憬着那片红高粱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坛风景线

  他憧憬着那片红高粱
  石一宁
“八月深秋,天高气爽,遍野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如果秋水泛滥,高粱地成了一片汪洋,暗红色的高粱头颅擎在浑浊的黄水里,顽强地向苍天呼吁。如果太阳出来,照耀浩淼大水,天地间便充斥着异常丰富、异常壮丽的色彩。”如果说这便是莫言深情凝视的色彩,永远向往的境界;如果说这壮丽的色彩和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莫言也仍有一丝安慰——一部《红高粱家族》,已将那无限的风光从天地间移入人们的心灵,成为永恒。
一个冬日的下午,在北京东郊的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员宿舍里,刚因胃溃疡从医院出来的莫言脸色有些憔悴、苍白。但交谈一会儿,他便显得轻松自在起来,言语间不时夹着笑声。我说,从你的小说里我读到了你的痛苦,极大的痛苦。莫言一笑:我的痛苦和人民的痛苦是一致的……
这一笑多少有些调侃,却也是肺腑之言。直至现在,他仍没有一个像样的栖身之处。他写《天堂蒜薹之歌》时,先是借住别人房子,后迁入办公室,再后是《十月》编辑部给他在某招待所租了一间房。房租不便宜,他一天比一天着急,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三十几天便赶了出来。
他念念不忘那片养育了他的红高粱地和那片地上的人们。他每年都要回故乡山东高密探亲访友,参观访问。今年他发表了两个反映故乡人物风貌的报告文学。假如你问他为什么写《天堂蒜薹之歌》这么一部小说,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因为正义感,因为愤怒。而之所以变换了一种不同于《红高粱家族》的路数,是因为要让农民看得懂。小说在《农民日报》转载后,他收到了很多农民的动情来信……
上研究生班并不是学历吸引我。一是英语一直对我很神秘,我想好好学学。二是这里食堂天天开饭,星期天也有,多方便。三是我想强迫自己一年半年不写东西。是啊,也许掌握英语更能开阔他的眼界,有规律的饮食会有益于他的严重的胃病。但这最后一条,他即使能做到,那么随之而来的会不会又是一次更大的爆发?当我这样寻想的时候,莫言已在介绍他正在构思的一个长篇了。他说这个长篇是他酝酿时间最长的一部,是抗日战争到“文革”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红高粱家族》中的主要人物我爷爷、我奶奶等将继续在书中出现。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三十万字将在1989年写完。“我对此充满信心,相信比以前任何一部都好!”看着他因激动而容光焕发的脸,我忍不住问:这样玩命写不觉得苦吗?他又是一笑:写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写作的时候我反而感到很痛苦。写作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查看完整版本: [-- 他憧憬着那片红高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