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2月 -> 听其言而观其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舒芜 1989-02-27 00:00

听其言而观其行

第8版(副刊)
专栏:

  听其言而观其行
舒芜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杳难寻。
柂楼欹侧风正恶,灯塔微茫月半阴。
良友渐随千劫逝,神州又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平生未尽心。
这是一首爱国志士的诗。请看他对国家民族的危难多么关心,痛心!请看他的思想境界,襟怀抱负,多么高,多么大!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只能凄然长叹,只能失败主义地但求一死;可这位志士比文天祥高多了,他不想一死了之,他还要坚强地活下去,为未竟的事业继续奋斗。——如果我向你这么介绍,你信不信?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首诗的作者,你会相信的。因为这首诗写得那么深沉,苍莽,那么充满了感情,不像是假话;至于格律的工切,遣词的流转,造语的清新,犹其余事。
你会急切地打听,这位诗人倒底是谁。
那么我告诉你,这是鼎鼎大名的汪精卫,是他1938年12月发表了卖国声明,投奔日本侵略者去当头号汉奸,在南太平洋舟中遇风浪时作的。
呸!你会吃了苍蝇似的要吐出来,并且责备我不该这么耍弄你。
我向你道歉。请你谅解我是想做个小小的实验。
我们古代的文论,一直在讨论着一个问题:语言文字,究竟能不能真实地表现人的心意和品格?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元好问却要翻扬雄的案,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有一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潘岳的《闲居赋》里的确说了许多高尚其志的话,后来苏州的拙政园的命名即出于此;但是其人卑污苟贱,谄事权贵贾谧,甚至望贾谧的车尘而在路旁下拜,这是文章很不足见为人的一例。我这里再作一个实验,看看文章究竟能否见为人。结果似乎也证明元好问的翻案是对的。
然而也未必。扬雄错在把两件事混为一谈,他没有看出文章能否表现心意是一回事,能否表现人品又是一回事,这就留下了破绽。“君子小人”之称很旧,也很笼统,现在我们姑且沿用吧。那么,从来“君子”固然会有“君子”的心意,而“小人”呢?愈是“小人”,也愈会编织一套,自欺自信,自以为比“君子”还要“君子”。“小人”的这种自欺自信,也是非常真诚的。你不能说他平日没这样想,临下笔时才编几句假话。但是你也不能因为他说的,便相信他的话符合于他的人品的真实。汪精卫打着“和平救国”的旗号叛国投敌,他会一天二十四小时相信自己是为了“救国救民”,所以才写得出那样的诗。你如果不知道作者,你不妨就诗论诗,赞它是好诗。你既已知道作者,你当然不会据此去为汪精卫翻案,不会相信他的人品真在文天祥之上,但是,也不必翻转去挑剔诗中哪一句哪一字说的是不符他真心的假话。元好问之失在此。
其实,一首诗不过就是一首诗,汪精卫倒也未必想凭一首诗就给自己画出一幅“爱国志士”的形象,这是办不到的,中国人都懂得“听其言而观其行”,即使汪精卫那样会作诗的也无能为力。不过他总得经常这么想想,这么写写,以求得心理的平衡。至于这首诗之所以能为一些人一直记住,流传至今,坦率地说,是因为实在做得好的缘故,如果是一首拙劣之作,谁也不会记住了。潘岳的《闲居赋》被选在《文选》里,此外他还有赋7篇、诗9首、文5篇入选,毕竟是文学史上抹杀不了的重要作家。元好问那首绝句尽管义正词严,也并不是想动摇潘岳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提醒读者一声,不要听其言忘了观其行而已。
今天的人,要达到潘岳那样的文艺水平,谈何容易,做诗填词要能有汪精卫那样的功夫,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凡有公民权的人,要发表什么样的诗都有他的自由。只是他如果想凭一首诗便在全国人心目中给自己画下一个什么英雄形象,例如“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王力先生,今天要给自己画出一幅忠贞高过屈原贾谊的形象之类,他首先应该清醒地记住中国人都懂得“听其言而观其行”,其次应该对自己的诗距离不通尚有多远有个起码的自觉才好。
                   1989年2月15日


查看完整版本: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