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3月 ->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米博华 1989-03-31 00:00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人民论坛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中央党校副校长高狄最近转述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应该从老九提到第一的位置(见《上海科技报》2月10日)。这个推理合乎逻辑,没有疑义;可问题是,实际生活中,“第一”仍是不易。我们谈论知识分子问题时,兴奋点似乎总是房子、票子、车子,好像这些问题解决了,“第一位置”也就确立了(当然这些问题应该逐步解决)。但这里面有个很大的疏漏,这就是在怎样看待知识分子问题上,仍有很多陈腐思想和观念作梗,偏见误解在在多有。这也许是不少知识分子心情不舒畅最主要的原因。
礼贤,在中国是有传统的;我们不必援引哪书本上记载的礼贤故事和格言,它生动和感人是无疑的。但恰在这之中掩盖着知识分子的巨大悲哀。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知识分子断无例外地被以器具视之,他们聪明、智慧,谁也不否认他们满脑子知识是安邦定国、成就霸业的巨大财富。即使目不识丁的莽汉也不会忘了请一位秀才借箸代谋。偏见正在这里,如鲁迅所说,知识分子要么“帮忙”,要么“帮闲”,前者以备问政垂询之需,后者则不过是“俳优蓄之”的弄臣。我指出这样的史实,意在廓清一种错误的认识:不是因为导弹要上天,才想到知识分子有用处;不是因为操作不了电脑,才想到请个秀才来帮忙;不是为的没有良骥驾辕,才特别厚爱千里马……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和所谓“成就霸业”有着根本的不同,它遵从进步和文明的召唤,因此完全应该也可以将这伟大的事业和知识文明溶为一体。也就是说,比尊重知识更重要的或许是,现代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都应该成为知识者的一员,在我们的情感和语汇中摒弃“利用知识分子一技之长”之类的令人感到屈辱的想法、说法。
社会学家不约而同地谈到,知识分子应该是这样的群体:他们负有探索和批判等等崇高的使命。他们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正是通过履行这种使命表现出来。知识分子的真正价值正在这里。他们可能是个不称职的抄抄写写的收发员,甚至可能有很多“做人”的缺点,但他们不能没有探索精神、批判精神。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没有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没有变革社会、催促新生的热情。如果没有这份好奇心和热情,不管他有多高学历,知识分子的称谓都是名不符实的。之所以喋喋不休地界说知识分子,无非是想说明,知识分子最值得尊重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显然,值此中国新旧交替的大变革之际,旧的文化和旧的秩序壁垒重重,而新的文化和新的秩序尚在探索之中,加意保护乃至发扬知识分子这些优秀品质,使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批判勇气高张大炽,无疑是明智之举。十年改革,如果没有解放思想、锐意开拓,以探索和批判精神贯彻其间,怎么可能使中国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为改善知识分子生活待遇做了一些工作,今后还要做得更好,但不是一种特殊的福利。非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一样需要住房、煤气和充足的供水,这一点知识分子会想得通。因为发达的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分子,不必排座次。我们之所以要改善,其真正深远的意义在于要形成这样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社会准则,就是人们心悦诚服地尊重那些以知识财富贡献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到了那时,也许就不必再谈位置问题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