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江西从“危机”中奋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3月 -> 江西从“危机”中奋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高新庆 1989-03-31 00:00

江西从“危机”中奋起

第3版(国内新闻·体育)
专栏:

  江西从“危机”中奋起
本报记者 高新庆
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曾写过一篇通讯《江西意识到“危机”》,着重反映了一“左”二“派”阻碍江西发展的情况。这次会上,江西的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去年一年,江西在反思中奋起,希望记者写一个续篇。
    凝聚力从哪里来?
“凝聚力从哪里来?江西的做法是:第一,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使全省都把目标定在发展生产力、搞好改革、振兴江西上;第二,消除内耗,增强党性,克服派性。”这是许多代表的共识。据反映,去年省委在生产力标准讨论和“加强团结、克服内耗”上下了很大功夫。
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指出,要把个人恩恩怨怨,统统丢到鄱阳湖中去。班子成员有问题有意见,当面鼓对面锣,不在背后叽叽喳喳,不在脚下使绊子。对下面某些长期闹无原则纠纷的班子,则采取果断措施,该撤的撤,该调的调,毫不手软。人大代表、常务副省长蒋祝平说:“现在群众评价:堡垒里的战斗,开始变成战斗中的堡垒了。”
    老俵又唱《国际歌》
面对沿海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江西苏区人民说,老俵仍然要唱《国际歌》,不靠神仙和皇帝,全凭自己救自己。
江西的南大门——赣南,面对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沿海发展战略的展开,使这里的农副产品、木材、矿产品形成东进南下的大流向。这种冲击,赣南经济一时难以承受。门是关,还是开?对新的冲击,是怨天尤人,还是迎难而上?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决定“以放对放,以活对活”,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采取“支持、跟进、接替”的方针,变新冲击为新机遇,敞开南门,搞活江西。决定赣南作为经济改革的试验区,同时对与闽粤接壤的18个县搞扩权试点。这样一来,赢得了主动,进入大市场,参与大竞争。在闽粤400多公里边界上开放上百个集市,撤销了189个阻碍流通的关卡,30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一年来成效显著。去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财政收入增长27%,农民人均一年增收73元。人大代表、赣南行署专员张云川说:“这在赣南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一年大变,人民尝到了改革、开放、搞活的甜头。”
省长吴官正对记者强调,江西是沿海腹地,又是腹地前沿。沿海开发,江西在“以放对放,以活对活”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江西一贯顾全大局,以农业和矿产等资源优势,支持沿海发展;沿海也以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江西经济振兴,江西和沿海经济互补、互利互惠。顾全大局,兼顾地方利益,这就叫“带江西口音的普通话”。
    走农业工业化路子
人大代表、副省长黄璜对记者说:“我以为江西最大的变化是分析了江西的实际,进一步明确江西的发展战略,首先发展中部、浙赣线,贯通东西,横贯南北,同时开放南门(赣南)、北港(九江),重点建设九江;整个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走农业工业化路子。”
人大代表、农业专家舒惠国详细阐明江西走农业工业化路子的理由。他说,“江西发展慢,归根到底是个财政问题。所以江西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适合江西情况,创利创税比较大的行业,而税利大的,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行业,所以发展农业不仅是解决‘菜篮子工程’、‘饭碗工程’。农业上去了,会带动整个工业起飞。”
    “从落后环节突破”
吴官正认为,人才是创业之本。而抓人才,要从“根”——教育抓起。
有觉悟才有行动。江西省政府发文,规定从13个渠道筹措资金,强调把基础教育、技术教育放在突出地位;强调抓好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在23个县实施“燎原计划”,高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江西一位代表说得好:“江西从落后环节突破,就能走出‘危机’迎来希望!”


查看完整版本: [-- 江西从“危机”中奋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