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卢浮宫里幸会贝聿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3月 -> 卢浮宫里幸会贝聿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启华 1989-03-31 00:00

卢浮宫里幸会贝聿铭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特写

  卢浮宫里幸会贝聿铭
本报记者 张启华
许多人都知道贝聿铭先生为法国的卢浮宫设计了玻璃金字塔,贝聿铭的名字早已同玻璃金字塔连在一起了。浩繁的卢浮宫改建工程第一期已经竣工。3月29日,在法国文化部邀请记者参观大卢浮宫预展时,我们荣幸地见到了贝聿铭老先生。
这天,明媚的春光透过净明的金字塔玻璃洒满大厅,在宽敞明亮的大厅中,贝聿铭先生被一群群记者紧紧包围着。当我们认定没有看错对象之后,便挤进人群,闯到贝聿铭先生跟前。面对许多记者的签名要求,贝先生连忙摇手说,“太多了,太多了。”我们心想,贝先生一定会照顾中国记者的,就把笔和玻璃金字塔的照片送到贝先生面前。没想到,贝聿铭先生高兴地说,“啊!你们是中国记者”,转身和我们谈开了。
“今天的典礼多么有意义,贝先生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在场的中国记者问。
贝先生操着南方口音的国语回答说:“这个工程六个年头过去了,头两年非常麻烦,现在法国人接受了,这是令人愉快的。”
从1984年1月巴黎报纸刊登玻璃金字塔的模型照片后,法国报刊一直没有停止对这场争论的报道。我们很理解贝老先生的心情,记得他曾这样说:“为卢浮宫所作的设计,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
也许贝聿铭先生以为我们不太懂这些话的含义,他接着说:“我们是外国人,我非但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法国人反对也是有道理的。我觉得他们的反对不是不讲道理的。”
“那么你一开始就预想到这点了吗?”
“我想到了。起先支持者不太多,慢慢地支持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事物,开始往往不为大家所接受,贝先生这一席话,道出了人们认识的一个过程。
旁边的记者们有些焦急了,我们怕失去签名的机会,便把笔送到贝先生的手里。他在照片背面,工整有力地用中文写上了“贝聿铭”三个大字,接着,又用英文签了名。
                (本报巴黎3月30日电)
(附图片)
3月29日,法国卢浮宫重新对外开放。改建后的卢浮宫以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为接待大厅,面积达4.7万平方米。
新华社记者徐步摄(传真照片)


查看完整版本: [-- 卢浮宫里幸会贝聿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