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当兵窝囊不窝囊?——一起军民纠纷引出的话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3月 -> 当兵窝囊不窝囊?——一起军民纠纷引出的话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苏 1989-03-31 00:00

当兵窝囊不窝囊?——一起军民纠纷引出的话题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当兵窝囊不窝囊?
——一起军民纠纷引出的话题
新华社记者 赵苏
事情发生在京郊一座军营。
3月16日晚6时许,3名地方青年酒后驾驶一辆55马力的胶轮拖拉机,径直向某坦克团车场大门开来。车场值班员、战士冀春奇拦住问道:“你们干什么?请下车登记”。3青年出口不逊:“你他妈算那一路的?”说着,强行将拖拉机开进车场。小冀怕发生意外,将大门上了锁。3人开车出来时,再次和小冀发生争吵,并对小冀拳脚相加。小冀也用锁门的铁链还了一下。闻声赶来的团政治处副主任周邢平批评小冀不该还手,并责令他向对方道了歉。
这事在干部战士中引起了议论。
    战士们的“牢骚话”
小冀虽然向地方青年道了歉,却一肚子委屈:自己履行职责,无辜挨了打,还挨了领导的批评,实在窝囊!不禁流了泪。
不少战士同情小冀,也跟着发起“牢骚”:
“前年咱团有4名战士外出时在公共汽车上被打,现在不出门也挨打,军人的地位越来越低了。”
“入伍前,我对解放军羡慕极了,想不到当了兵却受窝囊气。”
“现在当兵的处处被人瞧不起,乘公共汽车,别人生挤愣撞也没人管,军人要是一挤,难听的话来了。不挤吧,就别想按时归队。”
“军人乘车从来是‘站票’,老人、抱小孩的妇女上了车都愿意往军人旁边站,你好意思坐吗?”
“咱当兵尽义务,不是图的钱,每月一二十元津贴费,咱也不嫌少。可社会上有些人却嫌当兵的寒酸、土气。咱若是不来当兵,在家做买卖,也能赚大钱。可是人人都想赚钱,谁来保国呢?”
“唉,我看打起仗来当兵的就吃香了。有句顺口溜说我们打仗时是最可爱的人,救灾时是最可亲的人,没仗没灾时是最多余的人!”
    战友们的宽心话
“不能这么说。”一位一直低头不语的老战士说话了:“瞧不起当兵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群众还是爱护、尊重解放军的。就说前年我们团4名战士在公共汽车上被打的事吧,好多素不相识的乘客都替战士说话,主动向司法机关出具证明材料,地方领导还亲自到部队来道歉、慰问,凶手也受到法律制裁。我们不必为个别人的言行生气。”
“对,老人、抱小孩的妇女乘车愿意往军人身边凑,群众遇到危难时愿意求助解放军,这是对军人的信任,是对咱当兵的高看一眼。”
“有道理,要让人民尊重我们,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尊自爱。应该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军人,要处处注意维护军人的荣誉。我们有少数同志外出时衣帽不整,言行不检点,这就难怪群众看着不顺眼了。”
听了这些议论,小冀的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他说:“在同地方青年发生纠纷时,我也有过错,处理问题态度不够冷静,方法简单生硬,也不该还手。”
    指导员的心里话
记者请指导员何树灿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说:“认为当兵‘窝囊’,当然不对,‘牢骚’难免偏颇。不过在战士、包括一些基层干部中,确实有不少人缺乏光荣感,自豪感。我们只能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可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军人有无光荣感、自豪感。除了军队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对军队是关心的、重视的,但也有一些人对和平时期军队的地位、作用缺乏认识,对八十年代的军人缺乏了解。战士们常说:苦点累点都不怕,就怕听人风凉话。我们讲了半天当兵光荣,一句‘傻大兵’,他的心又冷了半截。战士都是青年人,不能要求他们一穿上军装就什么都能正确对待啊。我恳切地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部队的建设。”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查看完整版本: [-- 当兵窝囊不窝囊?——一起军民纠纷引出的话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