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流经济 三流政治 利库路特事件剖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5月 -> 一流经济 三流政治 利库路特事件剖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青 1989-05-30 23:00

一流经济 三流政治 利库路特事件剖析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一流经济 三流政治
利库路特事件剖析
本报记者 于青
利库路特事件的侦查工作,历时260多天,于昨日宣告结束。检察当局认为,该事件与以往的案件不同,涉及面广泛,内容错综复杂,牵连人物众多,侦查工作极为困难。一件股票丑闻,使日本近乎国无宁日,是史无前例的。
利库路特事件发端于前首相中曾根执政期间,去年6月暴露于世,检察当局从9月立案侦查。涉嫌利案的人物接连曝光:包括两届内阁首相和在野党领导人;在经济界,有号称日本最大企业的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会长;有政府部门的副部长级官员;在新闻界,有报社的社长、副社长。先后辞职的近50人之多。受利案影响,去今两年国会陷入僵持状态,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的消费税和年度预算两项法案,在未充分审议的情况下由一党议员强行通过。因行贿受贿罪和违反《政治资金限制法》,多人落入法网,共逮捕14人、起诉17人。自民党首脑承认,由于政治失信于民,使自民党面临结党以来的最大危机。竹下首相被迫在一个月前就宣布要引咎辞职,至今为新总裁和首相人选四处奔走、左右为难。
利库路特事件与过去的政界丑闻不同之处在于,利库路特公司行贿属于“现代炼金术”,用转让股票这种貌似“经济行为”的方式,比过去的直送现金更为巧妙和隐蔽。另一点不同是,过去行贿多是有特定的目的,针对特定人物。此次利库路特公司行贿对象遍及各个领域,且人数众多。行贿目的何在,难以一言蔽之,检察当局对行贿动机也未查出结果。
因利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光是所谓股票交易的行贿受贿罪,还有违反《政治资金限制法》的犯罪行为。这说明利案中既有现代化手法,也有传统型手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在于金钱和政治的扭曲关系。在自民党内,金钱的多少、派系的大小、实力的强弱与获取首相席位的机率相关。政治家想出人头地,派系想扩充实力,想把派系首领推上首相交椅,就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筹集资金的能力成为担任派系首领以至政府首相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提供政治资金的企业方面而言,也有自己的目的和难言之隐。企业发展计划受制于严格的申请和批准制度,有政治家出面说话,企业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机会,也使政府政策体现企业界的意愿。据公开发表的数字,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1986年向自民党提供的政治捐款达170亿日元。1987年国内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政治捐款的注册数字达2800亿日元,这只是幕前的冰山一角。在这种互相利用的结构性不正常土壤中,产生利库路特事件也并不奇怪。正如一位财界著名人士所说,(利案)并不是一个企业掀起的特殊事件,它反映出日本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风气中根深蒂固的问题。
尽管这种金钱和政治的扭曲关系在日本被认为是司空见惯、无可奈何的。但利库路特事件的发生,毕竟给人们一个重新思考的契机。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不从体制和法律上根本改变金权政治,日本就难以改变一流经济,三流政治的国际形象,类似的利库路特事件还可能发生。自民党首脑最近也多次表示,要通过政治改革弃旧图新。
过去在政界丑闻发生后,自民党也曾提出过政治改革的口号和改良措施。这次政治改革是真正痛定思痛,翻然改进,还是重蹈覆辙,现在谁也不敢断言。检察当局侦查利案的工作结束了,但挽回利案的影响,铲除利案发生的温床,还结束不了,也非一日之功。
(本报东京5月30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一流经济 三流政治 利库路特事件剖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