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燃烧的魔棒——写在第二个“世界无烟草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5月 -> 燃烧的魔棒——写在第二个“世界无烟草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彦林 陈杰 1989-05-30 23:00

燃烧的魔棒——写在第二个“世界无烟草日”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燃烧的魔棒
——写在第二个“世界无烟草日”
张彦林 陈杰
最新公布的数字
1988年,我国卷烟产量突破3000万箱大关!(5万支香烟为一箱)
1978年以来,我国的卷烟产量每年都以200万箱的速度递增。
这是中国烟草总公司主管生产的官员马文明在5月24日透露的信息。
同一时间,在北京后海沿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全国爱卫会主管烟草与健康项目的官员田丰淳说:
目前,我国吸烟人数已经达到近三亿人,吸烟的人数每年都呈递增的趋势。
据医学专家预测,不远的将来,我国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者,将超过百万。
烟草的数量和发病率同时在增长。
面对香烟对人体的危害,这场比战争、瘟疫、饥荒更残酷的灾难,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苍凉的疾呼:禁烟!
然而,一年前全球第一个戒烟日的劝告,并没有唤醒沉溺于烟云中的烟民,袅袅烟雾依然升腾。香烟这支荡人心神的“魔棒”,仍在向人类施放着淫威,为什么吸烟现象屡禁不止?它的魔力何在?
瘾君子的种种心态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公理,无需赘言,然而瘾君子的心态又各不相同。
交际型。不少吸烟者认为,吸烟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联络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出门办事,探亲访友,要靠香烟铺路,因此,不愿放弃吸烟。
炫耀型。吸烟表明一种风度、气质,尤其抽外烟能显出自己的身价,实现自我满足。
盲从型。以中、小学生和女青年为主,吸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与西方文化的传入有一定关系。
消遣型。把吸烟作为一种娱乐,寻求感官的刺激,达到心理和生理满足。
有助思考。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以此为借口,他们认为吸烟可使人产生灵感。
解除疲劳。据1986年全国吸烟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有30.5%的人认为吸烟可以解除人体的疲劳。
上述种种心态,导致我国吸烟人数不断增加。
来自政策的困惑
吸烟现象在我国的泛滥,不仅来自烟民的需求,还来自国家政府受到经济财政的制约,国家虽在主张戒烟,但却表现出对烟草工业的留恋。
去年,我国烟草税利收入高达210亿,比1978年增加了40个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10。倘若失去了这个收入,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困境。
在卫生部门看来,这种数字无法让人容忍,据统计,因吸烟而导致的疾病治疗费用以及因吸烟而引起火灾、误事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高达上百亿元。尤其是对人体的危害,是难以用经济账来计算的。
面对这种状况,政策应作何选择呢?
各界人士如是说
六届、七届人大代表、南京医学院教授朱思明已经七次上书,力陈吸烟的危害,他在《七论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中写道:吸烟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送烟、敬烟已成为社会腐败现象的媒介工具,必须严格控制烟草的生产。全国政协13位委员也提出过同一内容的六份议案,可惜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著名心理学教授高汉生说:人类选择了吸烟,不管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应该说,香烟对人类还是有吸引力。香烟犹如一剂兴奋药,一旦形成一种无意识的习惯便成为烟民的一种生理需要,从中得到快感和愉悦。不吸烟者是无法体会和感受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倘若不从情感上憎恨香烟,就有可能染上吸烟的习惯,最终也会践踏人的生理和心理要素。
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宋林飞说:吸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肯定地说,吸烟是个不好的生活方式。它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病”。有人把它同性病、酗酒等同起来,它给人带来双重危害,一是身体,二是心灵。要治理烟害,必须综合治理,双管齐下。
出路在哪里?
烟草与健康,众说纷纭,它的出路在哪里?
一、积极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和文化不发达地区进行持久的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如幻灯、电影、图片等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从小抓起,提高全社会对烟草危害的认识。
二、尽快进行立法工作,使戒烟纳入法律化的轨道。
三、在现有状况下,挖掘潜力,生产安全型香烟,降低焦油含量。使之达到15毫克国际标准以下,减少危害程度。
四、开发新产品,多生产混合型和过滤嘴香烟。
五、改变以烟待客的社会习惯。
六、整顿不合格的烟厂,杜绝低质量、危害大的产品进入市场。


查看完整版本: [-- 燃烧的魔棒——写在第二个“世界无烟草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