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漫谈“竹文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5月 -> 漫谈“竹文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斌 1989-05-30 23:00

漫谈“竹文化”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漫谈“竹文化”
姜斌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技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我国养竹、用竹的历史悠久,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曾高唱“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七千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将竹用之于书写、衣著和娱乐。《诗经·小雅·斯干》亦云:“上莞下簟,乃安斯寝。”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可见,竹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在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科技、文艺、日常生活。早在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及和竹有关的字。而中国的文字最早见于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其后为甲骨文、金文。从战国到魏、晋,约八百年间皆在竹简上刻字或写字,从而使中国的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固定下来,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竹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殷周时代,我国已使用竹钻。在两千多年前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已大量使用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便是用竹制作的,当时称为“笕”。在盛产竹的四川,最晚在汉代已利用竹制成竹缆绳用于打井。由于竹缆的抗拉强度达每平方寸四千公斤,与钢缆的抗拉强度相似,故早在汉代便打出了深度达四千八百尺的盐井。这种用竹缆打井的技术,十九世纪才传入欧洲。一八五九年,美国人用这种方法在宾夕法尼亚钻出第一口石油井。随着火药的发明,在南宋已出现用竹管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元代有人用四支大竹筒内装火药绑在椅子的四条腿上,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使坐在椅子上的人升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载人火箭”。明代已出现一种用竹筒制作的二级火箭,名叫
“火龙出水”。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比比皆是,与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竹具有坚、韧、柔、直、抗压、抗拉、抗腐等多方面的特性,是很理想的建筑材料。在南方产竹的地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住房皆用竹制。至今傣族人民还住这种竹楼,其家具如桌、椅、床、箱、笼、筐等皆多为竹制。中国人至少在三千年前已使用竹筷,至今仍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餐具。竹在交通上的用途更大,可以用于造船、造车、造桥。此外,晋代戴凯之所撰《竹谱》,以四字韵文,记载了七十余种竹的性状,当时就发明了用竹造纸。竹笋有丰富营养,味鲜可口,早在唐以前就视为食中珍品。竹还可制酒,古代有竹酒,如庚信诗云:“三杯竹叶酒,一曲鹍鸡鸣。”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古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由于竹在乐器中占了统治地位,故唐代称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佳作。文人画竹,唐代已趋成熟。清代的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


查看完整版本: [-- 漫谈“竹文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