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乡镇企业中的“明星”——记马永道创办上海汇达针织总厂的经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6月 -> 乡镇企业中的“明星”——记马永道创办上海汇达针织总厂的经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国宝 1989-06-28 23:00

乡镇企业中的“明星”——记马永道创办上海汇达针织总厂的经过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乡镇企业中的“明星”
——记马永道创办上海汇达针织总厂的经过
张国宝
他、马永道,上海奉贤金汇乡的一位普通农民,竟把一家乡间小厂办成了全国乡镇同行业外向型大户:一年创产值3703万元,在全市乡镇同行业首家上了国家二级企业。
7年前初春,乡里借拨给60万元资金,要他创办一家新工厂。怎么建、上什么产业等都由他定,但务必在数年内发展成能挑起全乡工业经济大梁的企业。向来乐呵呵的马永道沉默了。
一个月后抉择作出:办针织服装厂,产品上外贸的。一时间,异议、责备、劝阻接踵而至:“你疯啦!现在‘内贸’针织服装正‘热’得上劲,好赚钱。而外贸的,撇开质量要求高与赢利低不说,拖了交货期限可得赔老本!”“哼,肥肉不吃挑骨头啃,准翻船!”马永道的回答是:“内贸针织服装业是虚热,外贸还没有多少人问,钻进去能占天地!”
二年后,全市内贸针织服装业猛跌,一批乡镇企业随之关门散伙。马永道创办的这家上海汇达针织总厂异军崛起,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产品陆续进入国际市场。
1985年初,马永道又与市针织进出口公司联营,这在当时上海乡镇针织服装业还是破天荒,厂里的干部职工忧心忡忡。但不久,他们深感马永道的这一步“棋”走得高。
联营后,马永道从市进出口公司请来一位“老外贸”作高参,请10多位外销员为本厂长年业余信息员。厂里一年开发了走俏的30多种新产品。4年来,全厂产品扩销至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平均递增达30万打,是创建头年的20倍。
1987年深秋,马永道作为全市乡镇企业的代表参加市外贸代表团赴日本访问。日本大坂市的一家针织服装厂,职工仅150名,但与自己拥有800多名的职工企业相比,人均产量高一倍多,企业经济效益还高出一截。“回厂后大刀阔斧上管理!”他说。
先是一系列“软活动”,如职工们参加厂里的“国际商场”模拟活动,车间主任以上干部则学习起企业管理学,使全厂干部职工迫切要求推进改革上科学管理。此后,马永道推出大动作:全面实施质量奖罚制、物耗奖罚制,全面实行全浮动工资制,严格厂纪厂规……
反差是强烈的!仅职工的经济报酬,按照工作效率两极高低相差一倍多。然而这一切的推行,风平浪静,即显成效。某车间加工一批销往澳大利亚的服装,质量稍出差错,共400多名职工被扣除当月工资10%,没有一人吵闹,发奋努力,后来居上,成为全厂产品生产难度最高的日本服装专业车间。漂染车间一位青工提出一条“统筹配料法”建议,年节省漂染助剂价值20万元。
企业再次腾飞!在全市乡镇企业第一家获得市企业管理优秀奖、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


查看完整版本: [-- 乡镇企业中的“明星”——记马永道创办上海汇达针织总厂的经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