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柳荫新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7月 -> 柳荫新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魏政 1989-07-30 23:00

柳荫新风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柳荫新风
魏政
北京市西城区的柳荫街,与常年在这里担负执勤任务的一个连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7年来,共建工作步步深入,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单位。在北京市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柳荫街军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党群一心,制乱平暴,显示了军民共建的强大威力。(一)
当学潮风波乍起时,柳荫街军民以《人民日报》“4 ·26社论”解疑释惑。社论发表的第二天,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和8名居委会正副主任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决定用社论精神引导群众明辨是非。他们分别召开了党员、积极分子、大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居民学习辅导会,统一思想,组织3位退休老教师以社论精神编写宣传提纲,在街道文化站举办讲座,每天半小时,连讲7天。军警民联合组成4个宣传组,入院入户宣传,使社论精神家喻户晓。5月20日后,他们又用同样的形式学习宣传李鹏、杨尚昆同志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和戒严令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使军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旗帜鲜明地与动乱、暴乱作斗争。5月中旬,他们在柳荫街挂出“坚决反对和制止动乱”、“向解放军学习致敬,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两幅醒目横标。5月28日,共建领导小组又专门致信徐帅,表示一定要坚持上班,坚守岗位,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作贡献。一位退休工人的小儿子骑摩托车下班,途中随“飞虎队”在市里转了一圈,全家连夜开会批评教育,直到小儿子表态认错。这位退休工人还将此事报告街道民警审查,无事后才放心。经过调查了解,可以说,在动乱和暴乱期间,街道居民中没有参加游行的,没有给静坐、绝食者送食品的,也没有参加动乱、暴乱的。(二)
柳荫街共有34名大学生,其中13名在本市高校,1名在外地高校,还有20名是外地在柳荫街借宿的走读生。共建领导小组首先对本街道的大学生逐一进行家访,做好说服疏导工作。一名在机械工程学院读书的大学生,居委会两位主任两次登门都没见到本人。第3次到他家,学生的父亲感动地说,您们放心吧,我们全家4口人,除这孩子外,3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三包一,保管不出问题。有一个居民的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北京闹学潮时,父母连续4次给儿子去信,反复叮嘱孩子要安心学业,不要忘记自己是柳荫街的人。5月18日,这个学生的母亲胳膊摔断,他返京探望。一进家门,其母就劝他少住几天,赶快返校上课,街道居委会的几位主任也相继来访,劝他不要随大流,不要到广场去声援。这名大学生听从家长和街道干部的劝告,尽管他就读的学校一些人在天安门广场静坐,但他一次也没去天安门广场,在京只住了一周就回南京了。共建领导小组还协助房东做好借宿大学生的工作。79岁的饶云清大娘,是连队团小组包户服务的孤寡老人。北京联合大学的20名外地走读生借宿在她家。学潮闹起后,饶大娘好几个晚上和这些学生谈心,讲自己在文革动乱中丈夫被迫害致死的经历,劝他们安心读书,不要参与街上的事。一天夜里,饶大娘发现两个学生到天安门广场看热闹,十分焦急,坐在门口一直等到零点。这两名学生回来后,没等大娘说话,就自感惭愧,拉着大娘的手说:“大娘您老放心吧,以后我们保证再也不瞎跑了。”第二天,饶大娘当众宣布: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住在我家就要听我的。从此,这20名大学生没有一个人再去广场。自学潮起来,家在这条街上的大学生也好,临时在这条街上借宿的大学生也好,没有一个参加绝食、静坐的,没有一个参加动乱、暴乱的。
(三)
教育和管理好失足青年,是柳荫街军民共建的一条成功经验。在动乱和暴乱期间,军民共建领导小组更注意关心、教育和管好这部分人,有效地防止他们旧病复发。在“6·3”反革命暴乱前后,共建领导小组用晚上时间,两次召开由学校老师、街道干部、管片民警、居民代表和连队领导等方面党员骨干参加的情况分析会,对街道现有的25名失足青年的近况进行摸底排队,并有的放矢地做出新的帮教布置。首先充实了帮教队伍,由原来的17人增加到31人。其次采取分院划片,分头包干,入户教育的方法,把工作落实到人。他们还与家庭、单位、派出所建立联系,形成帮教网络。帮教组对失足者普遍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针对问题,敲当面锣,下及时雨,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要求他们不要做害人害己的事。同时对他们的实际困难也设身处地帮助解决。有一名失足青年父母离异,单身一人生活,曾因流氓罪被判过刑。刑满释放后,居委会帮他收拾房舍,安排生活,补习文化。动乱期间怕他再生是非,居委会借给他钱作资本,给他办来个体营业执照,使他支起了小摊。一天早上,居委会高大妈见这名青年正推自行车准备外出,便关心地问:“你干什么去呀?”那青年回答:“大妈,您放心吧,我才不干那种傻事。”此外,帮教组给街道巡逻的治安员布置任务,严防这些人原来的同伙到柳荫街滋事,切断从任何方面伸来的黑手。因而,在这次反革命暴乱期间,柳荫街的25名失足青年,没有一个去天安门闹事,没有一个参与打、砸、抢、烧、杀,没有一个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四)
柳荫街的居民对部队干部战士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说:“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柳荫街的今天,解放军是我们最亲的人。”在暴乱分子阻拦军车、殴打谩骂解放军战士,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恶劣环境下,柳荫街人民仍然对子弟兵一往情深,倾注了炽热的爱。他们自始至终地和部队干部战士站在一起,积极开展拥军宣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军队镇压大学生、血洗天安门广场”等谣言,对部队进行恶毒的诬蔑和中伤。柳荫街居民用警卫战士袁满囤烈士舍身跳进冰窟救出两位工人,连队干部战士常年无微不至地照顾街道上的10多位孤寡老人,辛勤美化柳荫街等无数事实,驳谣言,反诬蔑,理直气壮地在全街道掀起拥军热潮。并且在居委会主任高玉桂大妈的倡议和带领下,组成了拥军服务队。72岁的高玉桂大妈在电视里看到崔国政等几位烈士被暴徒残酷杀害的情景后,心疼得一夜没合眼,并且连夜给崔国政母亲、戒严部队等写了3封慰问信。第二天一早又带着慰问信和几位街道老大妈捐献的250元钱,步行来到总政群工部,请部队领导转交给崔国政的母亲和有关单位。在暴乱最紧张的那几天,连队断粮了,正当战士们准备冒险外出拉粮时,高大妈闻讯赶来,对战士们说:“孩子们,你们现在出去,大妈我不放心。甭急,你们吃的东西,大妈替你们去张罗。”高大妈赶紧和粮食部门联系,很快给连队购买了300公斤大米和500公斤白面,和拥军服务队的其他老人一起,用小推车把粮食一袋一袋地运送到连队。在高大妈的影响下,居民们又自发地把自己家的鸡蛋票等送到了连队。高大妈还组织街道妇女为战士们拆、洗、缝、补。听说新兵下连来,她们马上买来香皂、毛巾等物品送给所有新战士,并叮嘱他们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啥事尽管提。”
(五)
动乱期间,为更加有效地维护柳荫街的社会治安和住在这里的领导同志的安全,柳荫街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务巡逻值班人员,由动乱前的30人增加到120余人。这些老大爷老大妈们不停地巡逻在大街小巷。5月21日晚9时许,中国科技大学7名学生来到徐帅的住地,声言要见首长。当2名学生代表与秘书交涉时,在门外等候的5名大学生见有过往群众围观,便演讲起来。已经入睡的高玉桂大妈闻讯后,急忙起来,协助部队疏散群众,短短几分钟,人群很快散去。6月4日下午,先后有5个大学生模样的陌生人分两伙来到徐帅住地大门外,徘徊张望,比比划划,其中一个以肯定的口气说:“就是这个门牌,记下来。”陌生人的举动,早被巡逻在这里的街道积极分子发现,他们一面向连队报告了情况,一面增派群众加强巡逻,不给坏人可乘之机。动乱以来,这条街上不但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而且还涌现出五起拣到自行车、现金和存款单,千方百计地寻找失主的好人好事。


查看完整版本: [-- 柳荫新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