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还是当年子弟兵——某大功团进京戒严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7月 -> 还是当年子弟兵——某大功团进京戒严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范印华 刘鑫 陈万军 1989-07-30 23:00

还是当年子弟兵——某大功团进京戒严纪事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还是当年子弟兵
——某大功团进京戒严纪事
范印华 刘鑫 陈万军
说来真巧,50年前这个团诞生在北京海淀区,这次他们又奉命进驻海淀区执行戒严任务。
八一前夕,第一任团长纪亭谢、第一任政治部主任王建忠、第一任特功五连指导员史进前回老部队看望指战员时,如数家珍地讲述了这个团诞生的过程: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寇攻占北京。面对民族危亡,纪亭谢、史进前等人联络了30多名热血青年,靠几支老套筒打开北京第二监狱,营救了焦若愚等60多名人士,缴获了30多条枪,成立了救国抗日军,制作了军旗,颁布了纪律,建立了军政委员会,后来和部分红军连队正式建团。
几十年来,这个团为夺取政权转战南北,在解放战争中荣获大功团称号,涌现出了“拥政爱民模范连”、“尊干爱兵爱民模范吕顺保”等全军闻名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现任团长曹栓泽、政委王永存如实地向老首长汇报了全团指战员执行戒严任务以来,为捍卫共和国和人民利益,在古城受围攻3天、冒死抢救弹药车以及“三热爱”等事迹。纪亭谢高兴地说:“好,有我们大功团当年那股劲儿。看到你们在复杂的政治风浪中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放心了。”史进前挥笔疾书:“钢铁长城子弟兵,英雄业绩光荣史”。
大功团进驻海淀区以后,明确指出:“50年前海淀人民养育了我们部队,掩护了我们部队。今天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海淀人民,让海淀人民放心。”他们不但以威武之师的形象昼夜执勤,还以文明之师的形象服务于民。有一条7个少数民族居住的街道,因下水道失修,下雨积水,居民生活极其不便。大功团的100多名官兵钻进下水道,用脸盆端上来28立方米污泥、砖瓦、杂物,将1500多米的下水道疏通,并把垃圾全部运走。大功团驻地有一个油条铺,供应居民早点。王政委发现一些连队也到这里购买油条,影响居民生活,便作出一项“特殊规定”:不准和居民抢购油条。连队到这里购买油条要预订,并要派出两名会炸油条的战士义务服务。为了保证居民的蔬菜供应,大功团每天派车到市郊购买,并且主动为菜店拉菜;为了保证居民正常休息,全团人员早晨出操、正课时间和晚上10点以后不唱歌;为了保证机关和厂矿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他们不到办公室、车间聊天、打电话。为了同居民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他们成立了7个宣传小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王政委还带着机关干部走访了10个居委会、16个工厂企业、7个党政机关和3家商店,向群众介绍大功团的战斗历程,交流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大功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居民们极为感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拄着拐棍到部队说:“当年纪亭谢他们打二监狱,就是在我的炕头开的会。你们到海淀以后,我还多了个心眼,看你们像不像那支老部队的样子。现在,我看清了,还是老红军、老八路的作风,这我就放心了。”有的居民见战士们看不上电视,主动送来7台电视机;有的人看到部队没有报纸,就坚持每天送两份;有的人见战士上厕所要跑很远的路,就主动在附近垒了简易厕所;有的人见战士顶烈日、冒酷暑执勤,就送来15顶太阳伞。有的人还帮助改装水龙头,安排官兵每周洗一次澡。一个月来,海淀区有26个单位和300多名个人到部队办实事、送温暖;全区还送来了47封慰问信和6面锦旗。有一面锦旗上写着:“还是当年子弟兵,还是当年鱼水情”。


查看完整版本: [-- 还是当年子弟兵——某大功团进京戒严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