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夏妈妈的“儿子”——记“全国拥军优属模范”蒲友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7月 -> 夏妈妈的“儿子”——记“全国拥军优属模范”蒲友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谢纲富 王太平 1989-07-30 23:00

夏妈妈的“儿子”——记“全国拥军优属模范”蒲友全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夏妈妈的“儿子”
——记“全国拥军优属模范”蒲友全
谢纲富 王太平
他,共产党员、伤残军人蒲友全,十年如一日地赡养一位双目失明的烈士老妈妈。人们赞扬他,政府表彰他,总政治部和民政部授予他“全国拥军优属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部队,蒲友全是位雷锋式的好战士,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和奖励,并且当了班长,入了党。一九七六年一月,蒲友全不幸因公受伤;两年后,带着一张伤残军人证书,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渠县汉碑乡丁字村。
丁字村有位夏妈妈,叫夏学芬。夏妈妈的儿子在朝鲜战场为国捐躯。一九六一年,丈夫又因病去世。从此,她孤身一人……
一天下午,蒲友全见夏妈妈用罐子艰难地提水,忙上前把老人搀回了家,并给她挑了满满一缸水。夜里,蒲友全睡不着了:夏妈妈那消瘦、苍老、艰难行走的身影一直浮现在他脑海里。多好的一位妈妈呀!儿子要不牺牲,怎会落得这般情景?夏妈妈已经七十四岁高龄,无人照顾怎么行呢?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又怎能袖手旁观呢?从第二天起,蒲友全就承担起了照顾夏妈妈的义务。他为老人担水拿柴,为老人称盐打油,为老人请医看病……人们都说:“蒲友全就像夏妈妈的亲儿子。”
一九七八年年底,蒲友全结婚了。他的妻子杨业芳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平时,她和丈夫一起为夏妈妈洗刷缝补,做这做那;逢年过节、亲朋欢聚时,还把夏妈妈请到家里,同享欢乐。人们又说:“杨业芳真像夏妈妈的亲闺女。”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夏妈妈在家生火取暖,不慎失火,霎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蒲友全闻讯赶到,只身冲进火海把昏迷过去的夏妈妈背了出来。他的衣服、头发眉毛烧焦了,脸上、手上、脚上烧起泡了。
大火几乎烧光了夏妈妈的全部财产。蒲友全就把老人接到家里养老。夏妈妈到他家不久双目完全失明了。蒲友全和妻子生怕怠慢了老人,每天早出晚归都要到老人跟前亲切地叫一声
“妈”;孩子也一口一声“婆婆”。夏天,孩子们为婆婆打扇驱赶蚊子。天冷了,杨业芳总是先用烘笼把老人的被子烤得热乎乎的;三九严寒,干脆跟老人一起睡,给老人煨脚。大妈年纪大,牙齿不中用,蒲友全和爱人杨业芳就把饭煮得熟熟的,把肉炖得烂烂的。
夏妈妈年高体弱,经常患病,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蒲友全还学会了按摩疗法和打针技术,为夏妈妈进行一般的治疗。有时老人病情严重,花再多的钱医,他也在所不惜。一九八七年冬天,夏妈妈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蒲友全就把老人背到乡卫生院治疗。在医院里,杨业芳日夜守候在病床前,为老人接尿倒屎、煮饭喂药。夏妈妈住院八天,花去医药费三百多元,蒲友全没有伸手向政府申请一分钱的补助。为了使老人早日康复,蒲友全和妻子杨业芳尽量为老人增加营养。有一次,蒲友全听说街上有团鱼卖,便专程赶去为夏妈妈买了二斤一两团鱼补身子。隔壁邻舍的老人们见了,羡慕地说:“夏学芬真有福气。”夏妈妈说:“要说我有福,也是全托友全和业芳的福;要不是他俩,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入土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夏妈妈的“儿子”——记“全国拥军优属模范”蒲友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