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爱护文学 引导文学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8月 -> 爱护文学 引导文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準 1989-08-28 23:00

爱护文学 引导文学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爱护文学 引导文学
李準
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几年来,成绩也是主要的。中国有句老话“五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我们国家这么大,创作人员这么多,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无论是长篇、中篇、短篇,都有很大的年产量,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数量也很可观。读者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各取所需。
近年来的中短篇小说我看得不多,但在众多的作品中,有的我看过,它们有相当的造诣和特色,我也很欣赏。这些作品所描写出的生活,给我的感觉,是像生活本身一样的丰富和多姿多彩,显示出历史前进的趋势。它们没有回避历史的曲折和生活的艰难,但目的在于疗救,意在传达人民要求改革的热切希望。至于那些正面歌颂党、人民、革命战争、改革浪潮的作品,时代精神和鼓舞力量就更强烈了。这些作品表现了它们的作者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有一种激越和深沉的感情。
我们创作的成绩,自然是作者们艰苦劳动的收获,但也是党、人民、生活哺育文学的结果。不能忽略这些成绩。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无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赵紫阳同志做总书记阶段,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造成了文坛的某种混乱。创作自由、宽松,话都不错,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创作加以严肃的、负责的引导,不意味着文坛的无政府状态是合理的。不加引导,放任自流,某些人就有可能步入歧途,那样,大好的年华便浪费了,宝贵的才能便糟蹋了。将来有一天,他们终于醒悟了,便会埋怨我们。他们会说:当初你们为什么不及时提醒我们?为什么不把历史的镜子交给我们?因此一定要加以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来引导,用积极的精神文明思想内容来引导,用完美的艺术形式来引导,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引导。许多同志重视反映民族生活在新时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重视表现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重视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和民族风格,就是希望作出一种正确的引导。
这几年,关于西方现代派的议论很多,在创作上也有这样那样或正确或不正确的表现。我的看法是,现代派应该吸收,但应该和民族的生活相结合,是一种目的在于丰富我们自己而不是取消我们自己的吸收,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吸收。一句话,洋为中用,不是使我们自己变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各有自己的优势,谁也不能取代谁,只可作双向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有些好作品因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格外引人注意。这些作品也不是传统文学精神和传统文学模式的简单的翻版,这里面也有扬弃,还有对西方现代派的有益的吸收,有些象征意象,它把民族精神具象化也抽象化了,把它升华到一种覆盖万物的地步。
再一点我想要说的就是我们需要进行一点反思。历史上凡是有大的“反思”都使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1952年我们对当时充斥于创作上公式化和概念化的作品,进行了批评和引导,使5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批接触到社会生活的作品。1962年左右,我们又对大跃进时的作品进行了反思,也产生了一批较好的作品。总之,我们不能割断历史,那种文化“断层”论是有害的,认为除了近几年的作品,以前根本没有文学,是中世纪,是一片沙漠,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也不利于文学队伍的团结。
目前隐隐感到创作有一点无所适从的样子。可以理解。不过,应该相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会损害文学的创作,它是为文学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应该反对,文学应该保护和扶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文学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要为创造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和人民的真正高水平的文学而团结奋斗!


查看完整版本: [-- 爱护文学 引导文学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