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有追求有开拓——由电影《豆蔻年华》说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9月 -> 有追求有开拓——由电影《豆蔻年华》说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云缦 1989-09-29 00:00

有追求有开拓——由电影《豆蔻年华》说起

第8版(副刊)
专栏:

有追求有开拓
——由电影《豆蔻年华》说起
王云缦
青少年题材的电影,要拍得活泼清新,让人爱看,而又要让一代新人接触、了解、品尝一点人生的滋味。这正是由《多梦时节》、《普莱维梯彻公司》至新近问世的《豆蔻年华》等青少年题材影片的艺术追求,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比而言,《豆蔻年华》的文学本更具有校园剧的模式。它主要表现的是一所寄宿中学的生活,场景也相对集中于一间高中女生宿舍里,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相近似的《女大学生宿舍》,区别似乎仅在大学和中学而已。应该说,正是导演的艺术再创造,较好地发掘了剧作的思想内涵,以流畅、新颖、灵活的电影手段,再现了一段多采多姿、耐人寻味的中学生生活。可见,同等水准的文学本,经过导演的精心探索和辛勤努力,是可能更上一层楼的。
电影艺术的主体是人。青、少年银幕形象的贫乏和薄弱,至今是创作上的一大难题。我们始终没有像《小兵张嘎》这样鲜明生动的当代少年形象。《豆蔻年华》表现的是一伙中学生的群像,以个别形象论,自还有各自的缺憾。但,这些女学生的群像,特别是城市姑娘曹咪咪和农村女孩姚小禾,相互映照,各添其彩。例如她们个性不同,喜好有别,却具有分外亲密的友谊。只是当曹咪咪意外受伤、住院之际,姚小禾却一心扑在功课上,忽略了对知心同学殷切期待着的关注。这便从一个侧面启示少年一代,即使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也不要忘了爱别人,关心别人。青、少年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同学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特别频繁,影片选取这样的情节来刻画两名女学生形象,确有“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成人形象在这部影片中着墨不多,有的却颇具魅力。如那个始终背向镜头、终生默默劳作的大李老师;如那个手不离大把宿舍钥匙的老年女管理员等等,导演正是强化了这些细节和造型效果,使之为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可敬可爱的成人世界。
当今的一代新人,对电影的观赏口味、爱好、需求,已发生了种种新的变化。《多梦时节》有意在生活真实的基点上,引伸出诗意的人生哲理,其用意是可取的。只是,尚有一种外加的、人为化的痕迹。《普莱维梯彻公司》和
《豆蔻年华》便又跨进了一步,使观众从不同形象和生活场景中自如地体会到人生的多种涵义。
在结构上,影片也摆脱了惯用的单一情节故事的叙事模式,而采取了多线索的、交织式的形式。这便显得比较开放,自由,活泼。自然,重点、中心仍在这一群女学生身上,她们的线索、脉络是清晰的,一贯的,而由此生发开去,从盖平、夏雨以及由海外归来的老校友尹琼的形象,将生活面扩展至社会、文革和海外。这种多线索、交织式的开放结构,使观众的视野不仅看到了一间宿舍,一所中学,而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的侧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除了采取明晰、具体的情节线索外,有的还采取暗示、虚写的表现方式,如有人在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前,冒名给姚小禾发来母亲病危的电报,便始终没有交代这是谁的行为,留给人们自由猜想的悬念感。这种虚虚实实,亦明亦暗的情节结构方式,是引人入胜和富有新颖感的。
《豆蔻年华》的生活色彩也显得较为丰富多样。如女同学们在宿舍里模拟“时装表演”的场景,拍摄角度灵活,形象造型活泼,且反映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女孩子对现代生活和美的向往,虽显得浪漫色彩过重了点。又如盖平这一人物的引入和出现,使生活的严峻和校园的闲适构成了对比和反差,也使影片在色调上改变了过于纯化的通病。此外,全片具有优美向上的艺术格调,树丛,石路,大墙,广告等等都拍得很美,颇具艺术匠心和魅力。这从整体上构成了一种生活背景和韵味,既符合青少年审美的心态,又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格调。


查看完整版本: [-- 有追求有开拓——由电影《豆蔻年华》说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