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装点江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09月 -> 装点江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玲 崔悦温 徐友良 1989-09-30 00:00

装点江山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

装点江山
本报记者 王玲 崔悦温
上海市容建设报 徐友良
是谁,在晨曦中最先迎来了阳光?
是谁,把大街小巷梳妆得那样整洁?
是他们,是她们——城市“美容师”,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
然而,当人们面对那美的城市,读读他们的来信,听听那肺腑之言,谁都会发现:社会对他们了解得太少了,太少了……
做难做的事
扫马路,似乎谁都会干,可我们的环卫工人是怎么干的呢?
凌晨4时该是人们睡得最香的时候,而环卫工人们开始清扫地段。冬天他们不能多穿衣服,因为衣服穿多了,干起活来就会汗流浃背,脱下来又没处搁。夏天挥汗如雨,飞扬的尘土不断扑来,几小时下来就灰尘满面。他们一年四季都是露天作业,街道旁的屋檐和一些单位的传达室便是他们避风躲雨的地方。“冬天溜墙根,夏天找树荫”,墙根和树荫就是他们的休息场所。他们每人每天要清扫马路8000多平方米,路旁的垃圾箱也要天天清理刷洗。垃圾箱上的斑斑痰迹凝在上面,刷不掉他们就用手抠。
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的长宁区环卫所延安西路清道小组,总结出“遇到车站来回扫,碰上水塘轻轻扫,下雨停后反复扫,刮风灰大压住扫”的“四扫法”,既符合操作规范,又体现了他们的职业道德。不久前,他们又在实践中总结出“冬天先扫阳光处,夏天先扫阴凉处”的经验。因为冬天行人喜欢走有阳光的地方,大热天则喜欢走阴凉之处。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环卫工人必须清除城市垃圾,打扫厕所。北京市平均日产垃圾8700吨,处理稍不及时就会发酵变臭。恶臭扑鼻,成群的苍蝇狂飞乱舞。为了保持全市6800座厕所的清洁,他们要付出很多劳动代价。有的厕所需用硫酸清洗,硫酸遇尿挥发而产生的大量刺激性气体,常使保洁工眼睛流泪、鼻腔出血。掏粪工往往还要对付熏得人难以喘气的沼气。有时用粪车抽不净臭粪,掏粪工就下到粪井里用铁锹挖,然后装入粪桶背上来。
上海的清运工是环卫工作中最繁重的工作。陆上清运工每天黄昏至第二天清晨,要将全市近万吨生活垃圾和近7000吨粪便清理、运送到垃圾专用码头,再由水上运输公司的千艘船只运往市郊和农村。他们天天出没于大街小巷,钻垃圾间,清垃圾箱,一锹锹装上车,运出去。他们流一身臭汗、沾一身臭气,一个班次下来,累得爬也爬不起来,有时手脚完全麻木。水上运输职工就更苦了。他们每天工作、生活在龌龊的垃圾运输船上。装在水泥船、铁驳船上的垃圾、粪便,经暴晒发酵,其恶臭更为刺鼻,钻入五脏六腑,使人头痛,令人作呕。据统计,仅在六平方米船舱里药死的苍蝇,竟有0.9公斤之多。职工们食宿均在极其简陋的垃圾运输船上。在垃圾高峰的近三个月中,他们几乎每天都要24小时不停地装运。
今日“时传祥”
记者在北京和秦皇岛实地采访,也收到来自上海、广州等地的信件,从中看到、听到不少环卫工人的动人事迹。
在北京崇文区杨家园北里,记者目睹了一位老掏粪工的作业现场:四座厕所狭小、低矮、破旧,齐脖高的墙上盖着石棉瓦,根本直不起腰来。他用粪勺一勺勺舀起粪尿,倒入粪桶,然后背出小巷,倒入粪车上的大桶。这位老掏粪工名叫任华亭(见文中图),今年已57岁了,是时传祥的老战友,背粪已30多年了。他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他没成过家,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他的家当只是一口破旧的箱子,里面装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奖章和奖状。他年年向红十字会捐款,总计1340元,被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他还为支援灾区、修复长城捐款600元。”他是时传祥式的人物。
其实,今天的时传祥也不止一个任华亭,像北京市西城区的掏粪工何绪明、干路工宋春兰、崇文区的干路工薛荣修都是。北京有时传祥,外地也有时传祥。像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徐安、海港区的杜耀忠、北戴河区的李海霞;广州市越秀区的谭秀织、东山区的叶秀芳;上海市黄浦区的王洪福、水运公司的赵翠英等等,都是时传祥式的先进人物。他们以艰辛劳动美化着城市,以美好心灵美化着人间。
艰辛需理解
“我们不怕苦,不怕脏,就是怕不理解。”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环卫工人最多的呼声就是这句话。一位女工说:“一些人歧视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劳动,你在前面清扫,他在后面糟踏,你若说一句,他就破口大骂。”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五队队长欧阳伯年说:“有些人一见抽粪车进胡同就捂着鼻子跑,满脸的鄙夷不屑。如果我们的工人稍有差错,粪水溅到他们身上一点点,就会遭到辱骂或殴打,而有关方面也查处不力,致使打人现象屡有发生。”
据记者多方面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都比较差。有些地方环卫工人工资偏低,职工住房难、娶妻难、子女就业难。而另一方面,现代人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愈来愈高,在大城市和旅游城市更需要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环卫工人“宁可一人脏,换来大家净”,默默地奉献着艰苦的劳动,尽可能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想想这些,我们难道不能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吗?
(题头和文中照片由本报记者蒋铎摄)
(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装点江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